崔光今年69歲,2009年從黃河河口管理局退休后一直熱衷文化事業,用手中的一支筆書寫家鄉風土人情,先后主編完成了《東營黃河志》等一系列地方志,整理發掘了一批地方歷史人物、民俗文化資料,為東營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用文字為家鄉“立傳”
退休之后,崔光參與了利津縣宣傳部主持開展的利津歷史文化整理挖掘,主筆撰寫了《黃河造就利津》、《鳳凰古城》等篇章。期間他被東營市政協文史委聘為特邀館員,參與編寫《山東區域文化通覽·東營卷》,承擔了約7萬多字的撰寫任務。
2010年至今,崔光先后參與了利津縣博物館布展、鄉村文化展室、汀羅鎮“鐵門關”文化展廳、明集鄉灶劉鹽文化展室等文化展館的文案撰寫、圖片編輯。他還注重對利津歷史人物、黃河口民俗文化的整理發掘,先后采寫了《特等治黃功臣于祚棠》、《趙家驢咬死鬼子兵》、《候王水庫》等文章;對傳統民俗“利城大北街虎斗牛”、“利津名吃水煎包”、“三里莊竹馬燈”及黃河口移民文化進行了采寫,為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拓展晚年人生“寬度”
基于自己對文字、歷史的興趣,崔光把弘揚黃河文化作為自己退休后的一項使命。他先后主編了紀念人民治黃60周年圖書《滄海桑田黃河口》、大型畫冊《紀念人民治黃七十周年圖鑒·黃河入海流》,以圖說史,以史為鑒,從文化層面提煉出了獨特的黃河精神。2014年,報告文學《凌之痛》發表并獲得第四屆東營市黃河口文藝獎文學創作獎,充分展現了黃河口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
2011年,崔光受聘任《東津文藝》主編。在他的帶領下,《東津文藝》成為利津文化藝術發展、傳承、弘揚的載體和文學藝術界交流、學習、展示的平臺。《東津文藝》成為讀者喜愛的文化讀物。
“希望以積極的心態,拓寬人生的寬度。”這是崔光如今的生命追求。他說,退休后面對新的環境和事物,總是以積極的心態認真學習,努力做好,懂得拓展寬度,生命就會增加一份美麗的風景。2018年6月,他被中共利津縣委、利津縣人民政府授予“利津縣首批文化名家”稱號。
(記者 李曉琳)
空氣質量改善廣元獲674余萬激勵資金
漢壽縣人武部黨委召開2018年度擴大會暨軍事工作會議
市投融資擔保公司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今日立秋,一場秋雨一場涼!長春有雷陣雨,19-26℃
基礎教育研培工作肇源現場會召開200余名研培人員參會
市“十佳模范老人”候選人崔光:一支筆書寫家鄉風土人情
中央宣講團深入農村與黨員干部群眾面對面互動交流——“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環保超市”抒寫鄉村振興綠色篇章
常平:男子偷6萬條內褲然后“人間蒸發” 真相竟是...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經榮一行來和縣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圖)
渭南技師學院黨委召開干部作風整改落實監督檢查問題推進會
城步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日宣傳
關注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村主任損害集體利益被查
省政協主席徐立全在恩施州調研時強調結合實際 做優特色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如泰運河斷面水質迎來大考 170余處整治點年底前完成
彭清華主持召開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23次會議
石家莊這個路口自行車逆行“合法化”了
我市舉辦中老年人多功能健身球操培訓班
滎經縣召開縣委常委(擴大)會暨縣委中心組學習會
銀川市西夏區喜迎60大慶集中宣傳反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