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簡介
大愛唐山·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啟事
由市文明委組織的“大愛唐山·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推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廣大群眾踴躍推薦提名候選人,一大批品德高尚、事跡突出的先進人物被推選出來。各縣(市、區)、開發區(管理區),市直各黨(工)委組委會,按照嚴謹有序、公開透明、規范操作的要求,經過逐級推薦、層層審核、媒體公示等推薦程序,分別向市活動組委會推薦了候選人。經市活動評委會審核,現對“大愛唐山·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正式候選人予以公示,公示日期為8月20日至8月26日。
《唐山勞動日報》、唐山廣播電視臺開設“大愛唐山·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專版專欄,刊登候選人事跡簡介;唐山文明網等網站同步刊登候選人事跡簡介。
歡迎廣大群眾對候選人進行監督評議,如有意見建議,請向“大愛唐山·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推進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反映。
通訊地址:唐山市路北區文化路40號(老圖書館)304室;電話:0315-2817521;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大愛唐山·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推選活動組委會
2018年8月20日
劉志強 男,漢族,1977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唐山市公安局南湖公安分局輔警。
2014年1月5日,在南湖救助3名落入冰窟的大學生后,國家和人民給予他很高的榮譽和關愛,這成了他在助人為樂道路上的動力,更加堅定了他走好這條路的信心,從此,他常年為兒童福利院捐贈生活用品。
2017年1月25日20時多,在丹鳳路和明湖路交叉路口發生一起交通肇事事故,一輛轎車撞倒兩位60多歲的婦女。劉志強當時正在六號門執勤,他迅速趕到現場,并撥打了120,同時,趴在地上呼喚傷者,后又隨120奔赴工人醫院,做相關檢查。
2017年7月9日17時多,唐胥路與仁泰道交叉口一輛轎車和一輛電瓶車相撞,劉志強正好開車路過。電瓶車上的兩位老人都被撞傷,其中一位頭部撞傷且傷勢較重,臉色蒼白,地上都是血。為防止意外,他一直抱著傷者,并撥打了120,后又陪傷者到工人醫院就醫。
2017年8月9日,南湖大道與丹鳳路交叉路口一輛汽車撞上了大樹,他趕緊沖到現場,發現車里有一男一女,女的重傷,于是他一邊聯系120,一邊找到肇事者的手機,告知她的朋友。及時將傷者送至醫院,挽救了生命。
劉志強榮獲第十屆河北省見義勇為英雄、2014河北年度“十大新聞人物”、灤南縣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張紅琢 男,漢族,1962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唐山市路北區釣魚臺街道張各莊居委會工作人員。
2007年,他無意間點開了“中國尋親網”,發現其中記載的866名解放軍陣亡將士中,有28名唐山籍烈士至今無親屬認領墓地。想到英雄們長眠在異地幾十年,卻始終沒有親人去看望,他萌生了為烈士尋找親人的念頭。
10多年來為730多位烈士找到“家”。已經56歲的他在10多年的時間里,跑遍了大江南北,走訪了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浙江、江西、山東、山西、甘肅、寧夏、內蒙古、云南、安微、浙江、江蘇、天津、北京等地和朝鮮的共200多個烈士陵園、烈士紀念堂,拍攝3萬多塊墓碑,查閱不計其數的烈士名冊,篩選核對、尋找各省市的烈士家屬,每年發出數百封尋親信。截至目前,他已為甘肅等24個省市的730多位烈士找到“家”。張紅琢利用電腦為走訪過的每一個烈士陵園做了一個文件夾,里面裝滿陵園所有墓碑的照片,根據烈士墓上的碑文所寫的部隊番號或籍貫,到籍貫地尋找烈士英名錄,進行核對。對于沒有具體部隊番號,或沒有登記詳細籍貫,或因筆誤登記與現今不符,或姓名和地名音同字異的,張紅琢還要反復地對比分析,確定烈士家鄉,查史料、分析核對,直至認親成功。
張紅琢獲評感動河北十大人物。
張善華 男,漢族,1951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唐山市藍欣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事玻璃行業以前,張善華曾在部隊服役,轉業后被分配到廣東省政府部門工作。上世紀初辭掉工作投身商海。
2012年,錫退工段蔡師傅患上了急性白血病,醫療費用巨大,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后,張善華自己拿出2萬元幫助蔡師傅就醫,并號召各部門干部及員工獻愛心救助蔡師傅。
在2014年的一次常規體檢中,張善華被診斷為白血病。治療期間,他深切體會到白血病患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而且高昂的治療費用還會拖垮一個家庭。“特別是那些患病的孩子,被父母哭著抱出醫院,生死未卜,看著揪心。”從那時起,張善華便萌生出一個心愿:出院之后一定要幫助這些孩子,能救多少救多少。機緣巧合下,醫生為他找到了合適的骨髓配型,手術與后期恢復也非常順利。
2014年10月,康復后的張善華立即回到工作崗位,公司的二期項目生產線獲得利潤回報后,張善華第一時間去完成自己病中許下的心愿。張善華毅然捐款1600萬元“v愛基金”用于救助白血病患兒。他表示,以前自己辦企業是為了創造更多物質財富,而如今自己賺錢的目的就是要回饋社會、回饋生命。
2017年初,公司又有一位外地師傅突發疾病,張善華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拿出5萬元資助這個貧困的家庭。
張善華榮獲河北好人、漢沽管理區勞動模范等稱號。
賈潮江 男,漢族,1950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原北京鐵路局唐山車務段玉田縣站客運員。
他50多年如一日志愿為群眾理發,矢志不移地學雷鋒。
賈潮江從13歲開始,便用自己積攢的壓歲錢買了理發器,開始為大家義務理發。參加工作后,在車站擔任值班員時,經常為夜間越站下車的旅客解決吃住等難題,多次下夜班后用自己的自行車把旅客送回家;在車站、在列車上,多次組織并帶頭為在地震、水災和火災中有困難的旅客及群眾捐款、捐物,總數達5萬元多元;無數次為生病旅客尋醫送藥,無數次精心照料孤身殘疾旅客。退休后更是堅持學雷鋒不間斷,他堅持每月為光榮院和老干部局的老人理發,一理就是30多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賈潮江堅持定期服務的老人有47位,不定期服務的老人更是不可計數。此外,他還堅持27年為北京國旗護衛隊官兵義務理發。54年來,賈潮江義務理發的足跡踏遍了北京、秦皇島鐵路沿線的各個地方,同時借著出差、療養的機會,延伸到了山東、河南、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廣東、湖南等地,至今義務理發達40多萬人次,騎壞了12輛自行車、用壞了45把理發器、38把剃刀、34個理發工具包,行程60余萬公里。
2015年4月,賈潮江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成為玉田縣一支重要的民間志愿服務力量。
賈潮江榮獲鐵道部勞動模范、河北省勞動模范等稱號,被鐵道部授予火車頭勛章。
郭俊章 男,漢族,1970年2月出生,現任唐山市瑞隆交通設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2000年開始,郭俊章把溝嶺坨村和周邊6個村的43位孤寡老人和貧困戶作為救助對象;2004年,籌措10萬元善款為家鄉修路。每年春節,都攜帶價值2萬余元的慰問品到鎮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郭俊章親赴災區捐送救災物資,他此行所捐款物及途中的花銷共計18萬元。 2009年他又自愿資助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51名貧困學生。2010年4月初,他再赴甘南,送去11萬元的助學金、貧困戶慰問金、復讀機、學生體育器材,并把救助的學生增加到67名。2008年,他出資10萬元設立豐南第一個以個人名義設立的助學基金——“郭俊章助學基金”,幫助豐南區內優秀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15年來資助金額達到500余萬元。
郭俊章愛心團隊也從2009年的幾個人發展到幾十人,愛心團隊先后前往甘肅省夏河縣吉倉鄉11次,籌集的善款和物資超過了300萬元,幫扶的學生累計達到860人次。
郭俊章榮獲唐山市豐南區道德模范等稱號。
王密 男,漢族,1958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灤縣東安各莊鎮北李各莊村村民。
1978年11月應征入伍, 1992年6月轉業后一直在中國石化工作。
2015年2月11日中午,東安各莊鎮北李各莊村村東紙馬山西側一處山坡突然發生火災,山坡上滿是幾年前栽植的綠化樹木,此刻正面臨著熊熊大火的吞噬。這時候,正在家準備吃小年飯的王密聽到街上有人在喊東山坡上著火了,剛端起飯碗的王密趕緊撂下碗筷,拿起一個拖把跑到街上,隨著救火的人們一同奔向東山坡失火現場,連外套棉衣都沒來得及穿。火場中,王密與前來的村民們一起不斷拍打著火苗。后經過消防官兵和村民4個多小時的奮力撲救,在16時多火才被撲滅。當消防官兵和村民清理火災現場時,發現在山下坡的王密躺倒在地,身上僅穿的毛衫半邊著著火苗,半邊被汗水濕透,村支部書記張樹宗趕緊把王密身上的火苗撲滅,脫下自己的棉外套穿在了王密身上,他抱著王密,喊著王密的名字,可是,任他再怎么喊叫,王密再也沒能答應他一句。王密為了保護集體財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96年春,王密在油榨石化站當站長時,有個加油的人把包丟在他那里了,包里放著巨款,還有其他貴重物品,當時的錢款對于一個在加油站上班的王密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他怕失主著急,自己騎著自行車,按著包里的地址,把物品親自交到失主手中。在家里,他孝親敬老,是村里有名的模范丈夫、好父親。老伴兒娘家有個殘疾弟弟,小兒麻痹癥后遺癥,平常一個人生活,2009年11月小舅子又得了腦血栓,癱瘓在炕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王密主動要求照顧小舅子,并搬到小舅子屋里和他一起住,每天喂水喂飯,換洗墊子,清理大小便,直到小舅子去世。
王密榮獲灤縣第七屆“感動灤州”道德模范等稱號。
張杰 女,1983年12月出生,遵化市建明鎮刁莊子村人。
在唐山工人醫院燒傷科,被嚴重燒傷的聾啞患者張杰用手語和“呀呀”的聲音與母親張春蘭交流。她平躺在病床上,雙臂裹著厚厚的紗布。見此景,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而此時張杰那纏滿紗布的臉龐上,笑容卻是陽光般的燦爛,好像那一幕悲壯的慘劇從未發生過,目睹此情,更是令人無不動容。
張杰,遵化市建明鎮刁莊子村人,一位天生耳聾的家庭婦女,她的丈夫、女兒均為聾啞人。6月28日的傍晚,張杰吃過晚飯,想要去隔壁的鄰居家串門,她推門進去聞到了煤氣的味道,鄰居兩口子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在客廳看電視。一個可怕的念頭閃現在她腦海中,她徑直走向廚房,發現鄰居兩口子躺在廚房的地上,煤氣罐已經著了火,由于聾啞,她無法呼喊,本能的把鄰居往屋外拉,而此時煤氣罐的火勢已經很大,她顧不得危險,拉完第一位又趕緊返回廚房拉第二位,就在此時,煤氣罐突然爆炸,張杰被嚴重燒傷,被強烈的爆炸聲震得失去了知覺。
當她再次醒來,張杰已經躺在了工人醫院的病床上,而她睜開眼說的第一句話卻是“鄰居兩口子沒事吧?”有人問:“煤氣罐就要爆炸了,你不害怕嗎?為了救別人,你自己傷成這樣,你后悔嗎?”張杰堅定而平靜地答道:“在那個緊急關頭,心里只想著救人,哪有時間去想害怕不害怕?我不后悔!”
李兵新 男,漢族,1977年1月出生,遷西縣尹莊鄉忍字口村農民。
2016年7月24日,灤河上游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庫要放水,為避免損失,李迎歌打算在放水前將養殖的幾十只鴨子趕回家。灤河岸邊淤泥太多,河邊光滑,他一不小心就滑入五六米深的水中,不一會兒就被水流沖至離岸邊20多米遠的深水區,他只能在水中胡亂掙扎,呼喊“救命!”此時,正在不遠處干活兒的李兵新聽見了呼救聲,他想也沒想就跳入水中,好不容易游到李迎歌身邊,可李迎歌已被水嗆得意識模糊,自己使不上勁,當他拼盡全力將李迎歌拖到岸邊時,被救者已經毫無意識。李兵新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施行急救后,又幫忙將李迎歌送到縣醫院進行搶救。
2016年8月1日,同村的兩名婦女到小吃部找到他說“有兩個孩子掉進了小學邊西大水坑里了”。來不及多想細問,李兵新騎上摩托車就向出事地點趕去。李兵新趕到出事地點,來不及脫掉身上的衣服,就跳進六、七米深的大水坑,向兩個落水的孩子奮力游去。當時兩個落水的孩子,弟弟周一博(9歲)已經漂在水面上奄奄一息,姐姐周思佳(16歲)還在拼命掙扎,李兵新趕緊將姐姐周思佳奮力拖到坑邊,交給邊上的村民拉拽上岸,又轉身游向弟弟周一博,將小一博救上岸。事后,姐姐周思佳經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而弟弟周一博則因溺水時間長、肺嗆水嚴重而永遠的離開了。
李新兵榮獲遷西縣道德模范等稱號。
姜光林 男,漢族,1989年12月出生,唐山別人演藝文化有限公司燈光師。
2014年6月30日14時30分許,姜光林與妻子耿振麗在路北區果園鄉宋學新莊租住房休息時,忽然聽到外面院子里有人高喊:“著火了!著火了!”聽見喊聲,姜光林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起身,順手抓起一個盆子就沖了出去。此時,同院居住的一位鄰居家廚房已是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姜光林立即與同在院子里居住的幾位鄰居一起,用盆子、水桶打水滅火,經過大家半個多小時的全力撲救,火勢很快得到了控制。大火被撲滅后,大家都準備回家換洗衣服去了。這時,細心的姜光林看見剛才著火的地方仍然冒著煙,擔心火會復燃,就又用盆子端著水去查看還有沒有未被撲滅的火源。這時,災難發生了,匆忙中的姜光林不慎碰到了一根被燒穿絕緣膠皮的電線,很快,高壓電流瞬間將其擊倒,在場的人發現后立即呼救,有的拉閘切斷了電源,有的撥打110、120求救。120趕到后經全力搶救,仍然沒有留住這個25歲的年輕生命,姜光林不幸犧牲了。
姜光林榮獲唐山市路北區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河北省見義勇為英雄等稱號。
趙國志 男,漢族,1977年6月出生,玉田縣彩亭橋鎮河西村村民。
2014年7月27日下午,趙國志在水庫里游完泳,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呼救:“叔叔!救命!”趙國志回頭一看,只見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指著深水區大喊,深水區有兩個十多歲的孩子在水里掙扎。他立即抓起救生圈跳下水。由于受到過度驚嚇,趙國志剛一靠近,一個孩子就拼命抱住他的胳膊,趙國志好幾次都差點被摁進水里。他用力把少年托出水面,并安撫他的情緒。這時,他察覺到沉在水里的另一個孩子的手臂有些僵硬,他晃了晃那個孩子,發現他沒有任何反應,趙國志的心立刻揪緊了,他使勁用腳勾住孩子的胳膊,將他一點點兒托出水面。此刻,他們距離岸邊十幾米,雖然不是很遠,可是對于已經非常疲憊的趙國志來說已經是寸步難移。在嗆了幾口水后,他心想:這兩個孩子,還這么小,不能就這么讓他們沉到河底。這種信念支撐著他,5米、3米、1米,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終于把兩個孩子托拽上岸……
趙國志強打精神為失去意識的孩子拍背,此時孩子已經毫無反應,身體發涼,生命體征正在逐漸消失。他知道,如果不及時進行急救,孩子可能無法堅持到救護車趕到的那一刻。憑著自己掌握的一點急救知識,趙國志對他進行緊急施救……看著孩子大口大口地吐出水來,并且開口說話,趙國志那一顆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現場的熱心群眾將孩子們直接送往醫院搶救。
趙國志榮獲“可愛的玉田人”、玉田縣道德模范等稱號。
檀舒 男,漢族,198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遷安市夏官營供電所副所長。
5月11日上午9時許,到上馬哨村委了解春播用電情況的夏官營供電所副所長檀舒,剛和村書記劉鐵生、村主任梁彬走出村委院子,就發現東邊不遠處有濃煙升起,“不好!誰家失火了!”說話間,檀舒和管村電工梁愛軍已大步跑了出去。原來是村民錢永東家的西廂房著火了,西廂房是油坊,里面還堆滿柴火,加上木制結構的房屋,火勢很猛,火舌竄出3米多長。
這時,燒毀的供電線路不時傳出啪啪的打火聲。如果不緊急處理將會造成更大傷害,后果不堪設想。“梁師傅,你趕快去配電室斷電!”同時,他大聲呼喊:“里面還有人嗎?”檀舒高聲喊道。“家里有孩子!才10天!娘仨在正房里!”有村民忽然想起來,當即嚇壞了在場的所有人。火勢還在蔓延中,三米多長的火舌攔住了去路,火場濃煙滾滾。從門口進去太危險了。檀舒打量一下四周情況,果斷沖向相鄰的東院,翻墻過去,跳到火勢稍弱的正房處,沖進屋中,看到了被嚇傻了的大娘和抱著孩子的媳婦,先護送娘仨從北門撤到安全處,又折返回去,把煤氣罐扛出屋外。在趕來的10余名供電員和村民的齊心努力下,消除了安全隱患。
檀舒面對大火,組織人員救火,沖入火場救人的事跡也被《河北工人報》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檀舒榮獲遷安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馬雨婷 女,漢族,1989年6月出生,唐山市致青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3年,馬雨婷無意中通過北京的一位朋友接觸了“微商”,她也試著轉發,沒想到竟然有顧客要產品,她從此踏上了微商之路。憑著不懈努力和良好的口碑,馬雨婷于2014年成立了“致青春微商工作室”,她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學習、提升;宣傳、拓展;創新、突破,很快代理商就遍布全國各地。2015年2月,致青春用164萬元拿下了三九集團的官方合作授權;3月,訂貨會上,2小時完成200萬元的銷售業績;6月,致青春在廣州啟用注冊資金200萬元成立了《致青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7月,致青春旗艦店設立,開啟了o2o新模式,線下多地區設立聯盟實體店。“致青春”已在北京、天津、廣州、河北等地設立8家分公司,擁有全國各地代理商10萬余人,2016年銷售額達8000多萬元,創下了行業銷售奇跡。
馬雨婷帶領“致青春”先后參與開展了“春雨行動愛在遵化”公益年會、慶“三八”致青春關愛環衛工人學雷鋒、拯救千萬斤滯銷“愛心柿子”等公益活動,累計捐資捐物達15萬元。2016年公司入選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立信單位。
馬雨婷榮獲唐山市青年創業之星、遵化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被授予河北省青年五四獎章。
王連慶 男,漢族,1971年8月出生,遷西縣恒豐環保包裝經銷處經理。
王連慶經商講究誠信,2012年11月8日,王連慶成立了一個民間誠信經營公益聯盟。2013年2月28日,王連慶舉辦了遷西縣首場公益招聘會。會場人山人海,效果極佳,幫助數百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幫助數十家企業找到了合適的員工。“我辦這個招聘會是公益的,不收取招聘者和應聘者任何費用,免費為他們搭建一個招聘和就業的平臺,我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找到工作。這種公益招聘會以后還會繼續做下去。”王連慶說:“我現在有信心繼續舉辦下一屆招聘會,看到這么多求職者和企業需要這個平臺,我計劃每年舉辦兩場招聘會,為更多人服務。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新的目標,就是要搭建一個365天不落幕的招聘平臺。招聘會結束之后,只要求職者或者企業還有需要,我都可以給他們提供信息,讓他們能隨時溝通,隨時達成就業意向。”
2013年至今,王連慶自掏腰包連續舉辦三屆遷西縣“情系民生民間公益招聘會”,3000余名求職者、200余家企業到場,1000余名求職者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目前他又投資建立遷西縣招聘創業網,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純公益性招聘應聘平臺。
王連慶榮獲第七屆遷西縣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第五屆唐山市道德模范提名獎等稱號。(
吳鳳奎 男,漢族,1954年4月出生,青龍山林場北區護林員。
為了當初“看護好每棵樹木”的承諾,吳鳳奎在林場深處的一個小山包上,度過了14個春秋。
冬天每天早上6時,天還沒有亮,頂著陣陣寒風,老吳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對講機,正式開始一天的巡山工作。山上野獸多,吳鳳奎巡視時就曾幾次遇到過野狼,晚上在屋內睡覺,聽到狼的叫聲更是習以為常。但這都不算什么,這么多年來,最困難的還是吃水和吃菜的問題。
離房屋200多米的地方有1個水井,一年四季往外滲水,一天大概能滲出兩桶水。這么多年來,他就是靠著這個水井里的水度日。井里到處都是蟲子、樹葉和雜草,為了能吃上“干凈水”,經常需要將水沉淀一段時間后燒開了再用。2003年,當地連續干旱,致使井水也不往外滲了。他只能到更遠的地方背水喝,他每次背50多公斤的水,來來回回需要走上兩個多小時山路,整整背了9個多月。直到第二年7月下了一場大雨,井里才又重新有了水。
林場地形復雜多樣,面積寬廣。哪個地方啥地形,哪個地方隱蔽容易引起火災,老吳心里都很清楚。自從來這兒看護林場,來來去去也有10來個人和吳鳳奎搭伴兒,但都最終都因為受不了艱苦的生活條件和過大的體力消耗而陸續離開了。當我們問老吳,為什么只有他能堅持下來?吳鳳奎羞澀地笑了,他說:“我從小就對山有感情,也喜歡安靜。當上了護林員,就得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多年來,他所管轄的山林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火災與亂砍濫伐事件,他用自己的堅守守護著這里的一片綠色!
吳鳳奎榮獲灤縣“感動灤州”道德模范稱號。
張雙印 男,漢族,196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灤南縣雙印大米加工廠廠長。
20年來,他堅持誠信經營、熱心公益,多次受到當地政府的表揚和干部群眾的稱贊,在百姓中贏得很高的威望。20年來,他始終依法足額納稅,從不偷稅漏稅,在信貸機構無一次不良貸款,多次被工商部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在與客戶的長期合作中,他始終本著“客戶第一,誠信至上”的原則,以誠實守信的經營,贏得了客戶的信賴,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企業品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已經吃得飽,而且要求吃得好,追求食品安全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大基本要求。食品安全涉及生產、銷售、流通等各個環節,他覺得食品質量和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他從食品生產者的角度思考,從企業建立之初就嚴把產品質量關。企業成立20年來,他沒有加工過一次發霉變質的稻谷和陳化糧,更沒有過摻雜使假,他秉承誠信經營的道德律令,生產的優質大米走上了千百萬百姓的餐桌。
多年來他致富不忘鄉親,一直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無論是南方發大水,還是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他都是第一時間捐款、交納特殊黨費。村里誰家有了困難,只要找到他,他都是無償幫助。多年來,他捐助的款物累計已達近10萬元,群眾們都說,“雙印做的好事數都數不清。”
張雙印榮獲灤南縣道德模范稱號。
趙玉伯 男,漢族,1957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唐山路北區缸窯街道明華樓社區居民。
“誠實守信”是趙玉伯一生的信念,也是他幾十年如一日踐行的家風,“做人要踏實,為人要誠信,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作出的承諾必須要兌現”。沒有豪言壯語,這就是趙玉伯平常待人接物的基本準則。他恪守誠信、不為金錢所動,寒冬臘月在雪地苦等一天,終將裝有4006元錢的錢包歸還失主。
趙玉伯一直教導做生意的兒子,要誠實守信、公平交易、信守合同、誠懇服務,兒子謹記父親的教誨,誠信善待每一個顧客和周圍鄰居,生意逐漸紅火,在堅持誠信經營和艱辛努力下,逐漸克服了生意上的困難,日子好過了,還熱心幫助生活有困難的鄰里。正是趙玉伯的誠實守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了榜樣,兒子也將誠實守信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趙玉伯榮獲唐山市路北區道德模范稱號。
駱宗明 男,漢族,1941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灤縣灤州鎮政府關工委主任。
“為踐行讓每個孩子在社會主義陽光下茁壯成長的夙愿”的承諾,從2007年開始,駱宗明帶領“老爺爺報告團”連續對全鎮的中小學生14個學校、100多個教學班、4000名師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法制教育、孝親敬老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感恩教育。
在駱宗明老人的建議下,灤州鎮愛心助學基金會于2013年7月醞釀成立,首先由政府拿出1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后陸續又收到皓盛集團、東海鋼鐵集團、冀東物貿集團等多家愛心企業捐助款總共20萬元,社會愛心人士捐款5萬元,鎮村干部捐款10萬元……首批愛心助學基金達到50萬元。
從2015年6月開始,駱宗明帶領老同志下鄉入村搜集70年代以前的民俗古物。到9月底,他們共收集物品3980余件,大小分類560余種。9月13日,民俗博物館正式開館,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特殊陣地。
丹心不辭桑榆晚,余熱生輝霞滿天。駱宗明,一位普通的老人,用實際行動傳遞著共產黨員的正能量,詮釋出關心下一代的高尚情懷,用“愛心、知識、奉獻和堅持”賦予古稀之年的生命如旭日東升,燦爛光芒!
駱宗明榮獲河北省關心下一代的先進個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等稱號。
王清賢 女,漢族,197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唐山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副主任。
她每天早來晚走,連續工作10個小時以上,晚上九點多鐘才回家,有時甚至為了搶救患者及危重病人一夜不回家。她經常夜班連白班,連續幾天不回家,沒有一天按時吃飯、準時下班,但從無怨言。在她收到的每封感謝信中都書寫著對她精湛醫術的贊嘆和高尚醫德的褒揚。2017年8月有一個年逾九旬的高齡消化道出血急癥入院的患者,情況十分危急,王清賢經過緊急救治,采用多種綜合治療手段,精心治療,患者10天后病情緩解出院。
王清賢每月堅持舉辦唐山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健康大講堂公益宣講活動,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中醫治未病理念,養生保健、防癌抗癌知識,惠及患者和百姓。她親自編寫打印“家庭實用良方”100冊贈送給邊遠山區父老鄉親。她為貧困患者捐款、捐藥、捐物、捐書達1萬余元。創建個人微信公眾平臺,每天進行中醫科普宣傳,普及防癌抗癌、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王清賢還特別注重科研創新,近幾年來先后承擔8項科研課題。分別獲得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在國內省級以上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5篇,主編著作3部。她研制出消瘤散、消水膏等20多種協定處方,其中“鼻聞靈止痛散”“鎮痛寧止痛噴霧劑”“惡性胸腹水拔毒消水膏”三項科研成果已應用臨床并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已于2016年8月28日申報國家中藥發明專利。
王清賢榮獲唐山市優秀年輕人才、河北省第一批“杏林工程”培養項目優秀學員、河北省優秀青年臨床技術骨干等稱號。
安桂芳 女,漢族,197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唐山市公交總公司乘務員。
為了給乘客提供一個舒適、干凈、溫馨的乘坐環境,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安桂芳總是每天凌晨4時20分到崗,趕在5時20分首班車發車前,用抹布將車身、玻璃、扶手、座位、輪轂等各個部位擦洗干凈,并協助司機做好發車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個習慣她堅持了20多年。她還總結出了“一笑二說、三勤四報、五承諾六照顧”的特色服務法和“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的服務心語。
2004年春節剛過,安桂芳就經常感到頭部劇烈疼痛,幾乎無法忍受,但她從沒對領導和同事提起。到2005年年初,病情進一步發展,她在家人的勸說下才去了醫院檢查,被告知患了腦瘤,必須做開顱手術。同年10月份安桂芳又接受了第二次開顱手術。半年之內的兩次大手術,讓她元氣大傷。婉拒了領導安排她下車工作的照顧,毅然回到了任務繁重的乘務崗位,每天站立10多個小時,跑4個古冶至唐山往返,站立260多公里的路程,收車后還要清掃車輛衛生。
安桂芳視乘客為親人,一位經過了長途顛簸的老人上了安桂芳的車,安桂芳賣票走近這位老人時,發現他臉色有些蒼白,安桂芳馬上一邊攙扶著他,一邊動員靠窗的年輕乘客為他讓座。這位老人剛剛坐穩,安桂芳就看到老人的臉色變得更蒼白了,并且滿頭大汗,神志還有些模糊,安桂芳很快意識到這位老人十有八九是心臟病發作了。于是,她本能地去摸這位老人的上衣口袋,果真找到了盒裝的救心丸。下車時老人激動地拉住安桂芳的手連連說:“謝謝!要不是你救我,怕我真的醒不過來了。”
安桂芳榮獲唐山市十大優秀青年、河北省十大女杰、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
吳鳳芹 女,漢族,1949年1月出生,樂亭縣胡家坨鎮于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就想一輩子做好事”;“只要你走上了為人民服務的道路,就應該一直走下去,不能半途而廢”……這是胡坨鎮于家寨村68歲的女黨支部書記寫在本子上的思想心得,被胡坨鎮的干部們稱為“吳鳳芹語錄”,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些語錄。
1967年,她被大伙兒選為生產隊會計,這一干就是42年,從沒出過一筆壞賬、爛賬。2009年村委會換屆時,已是村主任的她,全票當選為書記。為改變村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狀況,她跑了縣交通局好幾次,爭取了2.26公里的修路指標。為墊付前期工程款,她拿出自己的兩萬元存款,并號召“兩委”和村民代表們共籌措了5.5萬元資金。路面硬化好的那天晚上,她在這條路上前前后后走了好幾圈,她沒辜負大家伙兒的希望。
2017年4月14日上午,正忙著協調田間修路糾紛的吳鳳芹突然口吐鮮血不省人事,當她醒來時,已是在縣醫院重癥監護室一天一夜了,她睜開眼睛問身邊的兒媳婦說:“金華,村里有啥事兒沒有?”淚流滿面的兒媳婦搖搖頭并告訴她是因為過度勞累得了急性胃出血。她不顧醫生勸阻和兒子兒媳反對,勉強住院七天就回家了,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吳鳳芹的努力下,于家寨村成為“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花園式村莊的典范。
吳鳳芹榮獲樂亭縣最美母親、唐山市三八紅旗手、河北省第二次農業普查先進個人等稱號。
張文龍 男,漢族,197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唐山市第二醫院醫生。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堅持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利用休息時間進社區義診、講座。2010年為響應唐山市政府“百名醫生下鄉扶貧活動”的號召,他成為一名下鄉扶貧醫生志愿者,認真幫助扶貧的遵化鐵廠鎮衛生院,開展了相關醫療技能的傳幫帶工作,開展了腱鞘囊腫、腕管綜合征、肌腱自發斷裂及手部骨折等手外科常見的外科手術。
2012年底張文龍建立了“張文龍患者qq群”,方便患者咨詢,目前已經有患者近百人。每位經他手術治療過的病人出院時,都會拿到一張名片,上邊印著張文龍的手機號,患者qq群號,張文龍個人網站地址,極大的方便了患者咨詢,目前他的個人網站總訪問量已達197萬多人次,每天訪問量在1000人次以上。2014年6月張文龍同志籌建了河北省第一個顯微外科技能培訓中心,他利用個人時間為手外科、足外科及全院年輕醫生進行系統培訓,每天下午都排班進行強化訓練,大大提高了醫院的顯微外科基本技能水平。
張文龍始終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誓言。在給每個病人手術之前,他都要查閱大量資料,選擇一種最適合患者的手術方式,最大程度恢復患者功能。他從事手外科工作15年,積累了大量臨床一手資料,近5年來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余篇,申請專利3項。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唐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張文龍榮獲“唐山市青年崗位能手”、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李春久 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灤縣響嘡鎮研山小學教師。
1982年3月高中畢業的他回到母校灤縣響嘡鎮法寶小學當了一名代課老師,從家到學校是一條500多米坑坑洼洼的土路,李老師拄著雙拐要“走”20分鐘,如果遇到雨雪天,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到2008年的25年間里,李春久擔任了23屆畢業班的班主任工作兼任語文、數學兩門課程。
李春久調入研山小學工作后,任三至六年級的信息技術課教師。因教室和辦公室都在三樓,上樓梯的時候,他一只手緊握欄桿,另一側用拐杖支撐身體,艱難地往上爬,每次上樓他都要出一身汗,但是李春久從沒因為上樓艱難而影響工作。他自學了音樂編輯、flash、photoshop等常用的教學軟件,應用到日常工作中。他主動幫老師們錄制教學視頻,制作課件,刻錄教學光盤。他的微課獲全國微課大賽河北賽區二等獎,信息技術指導課獲市級二等獎,制作的課件獲縣級一等獎、市級三等獎。他的感人事跡被《人民網》《河北日報》《唐山勞動日報》《唐山唐山新聞網》《灤水之聲》、唐山電視臺、灤縣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李春久榮獲灤縣先進工作者、灤縣優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三育人”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韓宏升 男,漢族,1972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韓宏升自2006年創辦公司以來,以辦“國家需要,社會歡迎,人民高興”的企業為最高追求,堅持以黨建強基礎、以文化聚人心、以科技促發展,一步步將一個僅有6名員工、幾臺簡單加工設備的小作坊,打造成為領跑國內機械修復行業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新常態下締造了深受眾多專家學者贊譽的“瑞兆樣本”。
幾年間,公司先后實施了再制造擴產升級和技術改造,投資1.3億元建立了河北省激光再制造工程技術中心、德國申克50t高速動平衡檢測中心和15mw大型電機試驗站,一舉結束了整個華北地區沒有高速動平衡設備和大型電機試驗站的歷史。公司先后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天津工業大學等一大批國內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在激光再制造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請專家現場授課指導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經不懈努力,瑞兆公司獲得了耐高溫磨損復合導位托輥制備方法等17項發明專利,研發出了風機、旋轉軸、齒輪等32項激光再制造應用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韓宏升榮獲最美河北人、河北十大經濟風云人物、河北“最美退伍老兵”等榮譽稱號。
佟立華 女,漢族,1923年4月出生,唐山市豐潤區姜家營鄉夏莊子村村民。
1944年10月16日,在她即將分娩的那天夜里,八路軍與日偽軍在楊家鋪發生了激烈的戰斗,丈夫吉志常和公爹吉魁為保護周文彬等八路軍干部一同參戰。女兒降生時,吉志常正要隨部隊出發,他來不及詢問孩子的性別,更顧不上安慰產后虛弱的妻子,就急匆匆地走了,沒想到這一走竟成了永別。在當晚的戰斗中,父子二人相繼犧牲。
同樣經歷著喪夫喪子之痛的婆婆無力照顧小叔,佟立華把1歲大的小叔和剛出生的女兒都抱在懷里。面對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她把有限的奶水盡可能多地先留給小叔吃,然后再喂女兒。因為總吃不飽,女兒面黃肌瘦,小嘴上裂得都是血口子,連哭都沒有力氣了。作為孩子的親娘,她的心都碎了,她是多么想保全這個她和丈夫唯一的親骨肉啊!但在那個吃不飽的年代,她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生下來第一百天時,女兒連餓帶病離開了人世。
佟立華擦干眼淚,下定決心要撐起這個家,替丈夫完成他未盡的責任。她起早貪晚地干活兒,農忙時常累倒在地里,口渴難耐下,她喝的是車道溝中的泥水,因表現突出成為該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女生產隊長,并且先后被鄉里、縣里評為勞動模范。
佟立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蓋起了全村第一座大房子,為小叔子娶上了媳婦,她還把自己的嫁妝拿出來送給了弟媳婦。小叔子吉志安時常深情地說:“她是我永遠敬愛的嫂娘。”
佟立華19歲結婚,20歲便守了寡。與丈夫吉志常在一起不過短短一年,但卻夫妻情深,為了這個家,她一輩子孑然一身。70余載過去了,高壽的佟立華享受著平靜的晚年生活。她常說,做人就要懂得感恩,對得起別人,更要對得起自己。為丈夫,為這個家,她堅守一生,無怨無悔。
佟立華榮獲唐山市豐潤區道德模范,其家庭被評為河北文明家庭,榮登“中國好人榜”。
宋國忠 男,漢族,1971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國網冀北遷西縣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
1995年,婚后僅1年的妻子因一次醫療事故,不幸患上了腦梗塞,一下子病倒在床上。由于腦部血管栓塞直接壓迫到神經,她有半邊身子不能自由活動,就連話都說不清楚。妻子住了一個多月的醫院,他一直守護在身邊。每天清晨四五點鐘就要起床幫助妻子洗漱梳頭,換洗衣服,然后回家做好可口的早餐送到醫院,一口一口的喂給妻子吃。由于妻子行動不能自理,在床上總是一個姿勢躺著,極易引發褥瘡。宋國忠就定時定點地幫她翻身、按摩、擦洗,保持患側的血液流通和皮膚干爽,端屎端尿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課。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妻子的身體逐漸好轉,但也留下了高血壓、語言功能障礙等很多后遺癥。
2003年,岳母因糖尿病并發癥住院時,正趕上岳父得了嚴重的腰椎病,臥床不起,行動不便,他們夫妻倆就輪流到醫院陪床,宋國忠白天上班,下班后先到家給岳父做飯喂飯,忙完后就趕緊到醫院照顧岳母。岳母住了一個多月的醫院,因病情太重,不久就去世了。岳父因為心情不好,病情加重,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不能直起腰,連翻身都需要幫助,小兩口在生活中對他無微不至照顧,使他盡快恢復健康。
2011年4月,病魔再次襲來,妻子因高血壓引發眼底出血,在唐山眼科醫院一住就是半個月。由于常年看病吃藥,妻子思想壓力非常大,常常無緣無故地生悶氣、發脾氣。每當看到她心情不好時,宋國忠就開導她、鼓勵她,增強她戰勝疾病的信心。宋國忠常常對妻子說:“建良,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會放棄,更不會離開你!”
宋國忠先后榮獲遷西縣第七屆道德模范、2017年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李慶珍 女,漢族,1944年5月出生,唐山市糧食局退休職工。
1968年,李慶珍與王秉銀結成伉儷,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再添了一雙兒女后,這個家庭就如同掉進了蜜罐一般越發美滿。
1976年大地震中,王秉銀被砸成了高位截癱,李慶珍也砸傷了腰。那時候兩個孩子都很小,李慶珍既要照顧孩子們,還要照顧癱瘓的丈夫。每天早上5點,她早早起來燒水、做飯。花大把的時間為丈夫擦身體、翻身、按摩、喂飯,照顧上學的孩子,而后又馬不停蹄地去單位上班,李慶珍不離不棄,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地照顧著這個家。
1987年3月21日早上,不幸再一次降臨,家中的小兒子王蕾突然站不起來了,被醫院診斷為急性脊髓炎,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李慶珍帶著兒子四處尋醫問藥,歷盡艱難,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可是兒子的病情依然沒有一絲好轉。
如今的李慶珍更加勞累了,因為她需要照顧兩個截癱病人,每天都要給丈夫兒子擦洗身體,翻身,父子倆大小便失禁,還要為他們端尿倒屎。為了讓父子倆獲取足夠的營養,李慶珍做的一日三餐從來沒有將就過,都是她在電視、報紙里學來的。這些年來,李慶珍沒有休息的權利,沒有得病的權利,沒有睡過一個整晚的覺,整個家庭全靠她一個人支撐。霉運繼續蔓延,兒子的病情愈加糟糕,2012年又患上了尿毒癥,每個星期都要去醫院做透析。丈夫得了腦梗塞后,造成半身不遂,小腦萎縮,吃飯都要人一口一口地喂。看著李慶珍日漸累垮的身軀,父子倆疼在心里!李慶珍曾對他倆說過:“你們就是我的全部和精神支柱,我要堅強的活著,只要有我在,就不會讓你們受一天的罪,只要有我在,這個家就不會散……”!
李慶珍榮獲路南區婦聯“十佳母親”稱號。
楊生喜 男,漢族,1973年1月出生,大唐國際陡河發電廠職工。
楊生喜有一個幸福美滿家庭。然而,2014年2月,父親被確診為直腸癌。兩次住院期間,楊生喜忙前忙后,為老人喂藥喂飯、洗衣擦身、端屎接尿。空閑的時候,他就和父親聊家常、講趣事,排遣老人的憂思與病痛。出院后,他和妻子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精心照料,如今老人的病情逐漸穩定。
“我不能被擊垮,那樣家就跟著倒了。”同年8月,楊生喜的妻子被查出患了乳腺癌。一個又一個徹夜不眠的守候,他陪妻子度過了手術期的煎熬。術后,他每周一次帶著妻子去北京三院進行拔血罐療法,緩解病痛。在妻子覺得因病拖累他而生悶氣的時候,楊生喜浪漫地為她讀詩:“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四年來,楊生喜陪著父親、妻子進出各大醫院的次數不計其數,闖過了治療期間病情復發、病毒轉移等無數個難關。
楊生喜連續九年資助玉田縣貧困女孩劉賈麗,用親人般的溫暖幫她走出家庭貧困的陰影,使孩子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楊生喜家庭被評為河北省文明家庭。
姜敏榮 女,漢族,1951年12月出生。京東襪子廠退休職工。
自從嫁進老張家,姜敏榮就一直如母親般照料弱智的小叔子,這一照顧就是四十年,如今姜敏榮已經64歲,小叔子也53了,弱智的小叔子沒有衛生意識,卻一直都穿戴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有熱心人建議姜敏榮把小叔子送去敬老院,畢竟自己的年紀也越來越大,小叔子比她小不了幾歲,照顧起來也越來越吃力,可姜敏榮卻說:“社會上那么多好心人都在幫助困難的人,我自己的小叔子有啥累贅的,再說我還有兒子呢,以后我照顧不了了,兒子會來接力的。他已經很不幸了,我多累也不能虧待了他。”
幾年前,80多歲的公爹因患腦血栓留下了后遺癥,生活不能自理,伺候公爹的責任就落在了姜敏榮的肩上。伺候公爹吃喝洗漱不是什么難題,可是伺候他大小便卻成了難題。剛開始的時候,公爹說什么也不讓,一定要等到兒子回來,姜敏榮對公爹說:“我是晚輩,您是父親,女兒為父親做這些都是應該的。”在她的勸說下,老人打消了顧慮,老人感動得逢人就說:“我家兒媳就和我親閨女一樣,我知足啊!”
姜敏榮獲河北好人榮譽稱號。
徐海燕 女,漢族,1982年12月出生,遷安市野雞坨鎮東周莊村村民。
徐海燕是徐好和妻子于秀珍在快50歲的時候收養的女嬰。2006年,養母于秀珍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徐海燕到了婚嫁的年齡,而養母的病反而漸漸嚴重了,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和帕金森癥。看著這樣的養母,徐海燕舍不下這個家,她想:如果能遇到一個愿意與我一起照顧我養父母的人我就嫁,如果沒有,就算他有再好的條件,我也不嫁過去。面對這樣的要求,很多小伙子都望而卻步了。就這樣,徐海燕錯過了最佳結婚年齡,一直拖到了2015年才喜結良緣。養父得了腦血栓后,腦干區腦梗死,說話不方便,流口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沒有人能照顧病重的養母了,連養父也需要照顧了。人們不知道徐海燕是怎么從這個難關中走出來的。炕太硬,她就做了大大小小的墊子鋪在養父母身下;一日三餐她都喂著二老吃,還要時刻清洗養父母因大小便失禁弄臟的被褥,每天給養父母擦洗按摩,以防他們長褥瘡;天氣暖和的時候,她就用輪椅推著養父母出去曬太陽,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燕時時刻刻都守在二老身邊,一刻都不曾離開。
徐海燕榮獲遷安市道德模范、河北好人等稱號。
鞍山眾商家裝點門面喜氣洋洋迎新春
本溪水洞開啟高鐵全列媒體營銷新時代
當“中獎”詐騙遇上“冒充查案”詐騙13萬“獎金”沒了反被騙2000元
居民投訴廣三鐵路附近一石崗場被傾倒大量垃圾,南海區迅速跟進執法
長潭坪學校:目睹強國風采 傳遞中國力量
第六屆唐山市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簡介
武隆:白云鄉春耕春播進行時 送科技下鄉正是時候
人社部副部長湯濤到我市調研時要求 探索新模式 為技工教育發展作出新貢獻
網上網下專項整治 營造健康清朗環境
臨沂做好冬春救助工作 把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坎里
農行建甌支行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宣傳活動
望城公布267項下放民生服務事項 只讓辦事群眾“跑一次”(清單)
這個100多人的小廠,產品讓全球80多個國家爭相搶購!有啥秘訣?
關于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的問題
玉環市第二人民醫院健康共同體掛牌成立
全國首個保險科技產業園——寧波保險科技產業園正式開園
敬老月·愛老情——浛洸鎮舉辦系列敬老愛老活動歡度重陽節
臘八節宿遷市各大寺廟施粥20000余份
108國道石棉段山體自然塌方 砸中小貨車致1死1傷
宜春三中創新班開始招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