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52張老照片在同安區文化館1樓展廳展出,吸引眾多市民參觀。
“慢遞紀念封”很有同安特色。
(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葉少靜 圖/通訊員 何東方 黃婉芬)“偶遇老時光,和未來約個會”。昨日,152張20世紀后半葉和本世紀初的同安老照片在同安區文化館1樓展廳展出,讓同安市民透過老照片看到近40年來同安的滄桑巨變以及不同時代老百姓的精神風貌。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檔案日,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增強公眾檔案意識、宣傳檔案工作價值,國家檔案局將今年國際檔案日的主題定為“檔案見證改革開放”,同安區檔案局緊緊圍繞該主題舉辦了“再見老時光”老照片年代秀、《老時光里的同安》一書首日封、“慢時光膠囊”等一系列宣傳活動。
萬余照片中選出152張老照片
雖然此次展出的只有152張照片,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百里挑一。
同安區檔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辦好此次照片展,同安區檔案局在今年3月向社會發出20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00年代老照片征集令,希望用檔案、用照片見證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講好同安故事。
征集令一發出,便引起廣泛關注,同安文史專家、攝影愛好者、媒體從業人員等各界人士的踴躍投稿。截至5月底,歷時兩個多月的廣泛宣傳發動,同安區檔案局共收到照片數量為11023張,最后經過層層遴選,從這一萬多張的照片中挑出152張照片參加“再見老時光”老照片年代秀系列宣傳活動。
152張彌足珍貴的老照片,翔實、細致、全景式地記錄了20世紀后半葉和本世紀初的老同安。照片拍攝于20世紀70、80、90年代以及00年代,跨越了“文革”、改革發展、經濟起飛等階段性時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安文史專家、原同安縣文化局局長顏立水先生也提供了在1980年進行文物普查時拍攝的第一手照片資料。同安區檔案局相關負責人解釋,這一部分照片中的一些文物古跡、村容村貌因為城市發展、鄉村建設等客觀、不可逆和不得已的原因已經改變或者已經消失,因此這些具有時代標簽且無法重現的“孤品”照片存在一定留史存檔的價值。
廈大學生擔綱年代秀講解員
此次“再見老時光”照片展所展出的照片時間跨度近40年,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的前10年,題材涉及同安老百姓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衣食住行、家長里短的風土民情,有熱火朝天、移山填海的勞動生產場景,也有重大事件、關鍵歷史時刻的珍貴影像記錄。
本次照片展創新性地融入了“照片年代秀”的概念,即按年代將參展照片分為四個部分——70年代的芳華,80年代的火熱,90年代的飛躍,00年代的斑斕,每個年代的照片都有每個年代的特色,節選每個時代最具時代標簽、特色的人、事和景物,講述每個年代不同的故事,讓人們找到屬于這座小城暖暖的回憶。
主辦方還特別聘請了4位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的學生來擔任每個年代的解說員,他們身著各自年代典型性的服裝,為參展觀眾進行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講解“接力賽”。
70年代的解說員陳凌宇說:“原來在我出生之前,發生了這么多有意思的故事,而我有幸聽說了這些故事,所以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年代秀和大家分享這一個個溫暖的同安故事,并世世代代地把他們的故事流傳下去,讓同安的時光,永久封存在這些照片里。”
一張照片就是一個鮮活的同安故事,一張照片就是一個鮮明的銀城印記,而整場照片展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同安四十年歷史影像志,前來參觀的專家學者以及觀眾紛紛表示照片很有故事,很精彩,具有很高的檔案價值;參觀完以后對同安的世風民情會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認識。
【花絮】
“慢時光膠囊”寄給未來的自己
主辦方還特別為這次活動設計了一枚“慢遞紀念封”,紀念封印上數張有同安特色的照片,且底紋為同安縣的行政區劃圖,前來參觀的觀眾將免費獲得該紀念封一個。每個年代的展區都設置有一枚各自年代的郵戳,參觀完一個年代的照片就可以蓋一枚郵戳。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枚郵戳也都緊扣主題融入了同安元素,70年代的郵戳上是同安縣地圖的輪廓,80年代的郵戳上是同安孔廟的大門,90年代的郵戳上是同安城雕,00年代的郵戳上則是銀湖大橋。在展覽出口處設有“慢時光膠囊”,觀眾可在參觀結束后寫下寄語,用慢遞的方式寄給若干年后的自己或家人,既意義雋永,又緊扣“再見老時光”的活動主題。
【鏈接】
《老時光里的同安》
一書將出版
除了舉辦老照片展以外,記者獲悉,同安區檔案局聯手同安區社科聯,還正在積極推進編撰《老時光里的同安》一書的出版工作,該書同樣將通過老照片,講述老同安的故事。
據悉,該書將從顏立水先生三十幾年來拍攝和收集的8326張老照中篩選出342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編輯而成,采用圖片章回的形式,反映三十多年里老同安(包括現在的翔安)的山川地貌、風情民俗、文物古跡、人物活動、兩岸交流等。
顏立水先生同意在照片得以整理成書的前提下,將這批照片資料捐贈給同安區檔案館。同安區檔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方案既能及時搶救該批珍貴照片,又能完成顏立水先生多年來將照片編輯成書的夙愿,同時又能通過該書以饗更多關心同安歷史和未來發展的有識之士,“相信該書付梓后,老照片里流淌著的家鄉味道必將喚起廣大新老同安人、海內外同安籍僑胞臺胞的鄉愁”。
【講述】
照片里的老故事
20世紀90年代的代表照片是同安著名運動員陳劍民接過亞運圣火第一棒的珍貴時刻。陳劍民,同安人都親切地稱他“馬蹄民”。民間傳言,馬蹄民這一輩子釘馬蹄從無第二釘,無論多烈的馬,在他面前溫順得像羊,他只需一把抓起馬腿,咣當一聲即可大功告成。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還算不上是傳奇!頂多就是個釘馬蹄的民間高手。“馬蹄民”書寫自己的傳奇于40多歲時,那時候“文革”剛結束,人們在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精神面貌開始復蘇,一心為家鄉爭光的他開始耍起了杠鈴,練起了舉重。 1978年,他第一次代表家鄉參加福建省第七屆運動會的舉重比賽時,一舉奪魁,拿到90公斤級冠軍。
奪冠后的“馬蹄民”,回到同安,自費花了一大筆錢蓋了房子,創辦了全省第一家農民舉重訓練點。前后為省市各級體校輸送了十幾名優秀運動員,他們摘得全國青少年冠軍、全省各級比賽第一名,獲得運動健將和一級運動員稱號,為我國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舉重事業做出過積極貢獻,他本人也多次榮獲全國和全省的體育先進個人稱號,并被授予農民自創舉重訓練點的先進個人。
1990年亞運圣火來到同安,“馬蹄民”代表同安,第一棒接過光榮的火炬,成了當時的佳話。
【美麗中國長江行】益陽南縣羅文村:“涂鴉村莊”的名號走向世界
夾江:落實河長制 治理水污染
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
五一假期去哪兒玩?這些景區讓你“挑花眼”
國內外一流藝術家與古城觀眾交流 歌劇《圖蘭朵》28日西安首秀
全景記錄同安近40年變遷 152張老照片講述小城故事
沒有誰會無緣無故成為英雄
齊齊哈爾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創新聯盟成立
費縣:協調發展 高質高效謀劃縣域發展“大棋局”
南寧市望州路軍休所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正式啟動
9日泉州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預備會
澧縣法律服務 “三個落實”助民生
保安全 重服務 創造安全有序和諧的旅游環境
馬鞍山市志愿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貴州省科技型企業成長梯隊總量現已達1034家
省運志愿者誓師大會舉行,服務省運、參與省運!
宣講垃圾分類,第一批講師出道
劉存俊到市質監局調研質量提升和監管工作
最新路況:國道317理縣段落石道路中斷
景縣警方破獲系列飛車搶奪搶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