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區沙田鎮日前舉辦百姓歡樂舞臺暨“粽子飄香迎端午,鄰里和諧振鄉村”包粽子比賽,包好的粽子煮熟后送給單親家庭、低保戶、特困戶、環衛工人等。 本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李藝達 攝
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節吃粽子是傳統習俗,粽子銷售持續火熱,除了超市售賣的粽子,我市一些傳統手工粽子店現包現賣的粽子大受歡迎,有些“老字號”粽子店供不應求。
熬夜包粽子,依然不夠賣
“沒有粽子了。”早上8時許,市區橋東惠陽高級中學附近的小巷子人來人往,在此經營粽子店的阿菊不停地婉拒顧客。“只要包得過來,再多都賣得出去。”阿菊告訴記者,她的店面不大,一排大大小小的高壓鍋裝得滿滿當當,一個1.5米寬一人高的鐵柜子里還裝著幾千個粽子。這些粽子是一些客戶和工廠提前預訂的,會發往全國各地。因為訂單太多,除了請了兩個工人,她還把妹妹叫來幫忙。這個星期,她們每天晚上熬夜,一天能包4000~5000個粽子,即使這樣也不夠賣。
其實,阿菊也沒有想到她包的粽子會如此受歡迎。起初她只是為了讓自家的小百貨店多些收入,沒想到買的人越來越多,生意也就越做越大,現在她的粽子已經成為不少老惠州人餐桌上的美味,“阿菊粽”也成為大家口中的“老字號”。
仲愷高新區五一小學一年級學生分享粽子過端午。本報記者李松權 攝
包長方粽講究技巧和火候
居住在仲愷潼僑的越南歸僑吳積毅包的長方粽講究技巧和火候,包裹手法比較復雜。每逢端午節、春節,包裹長方粽是越南歸僑們的一種習俗。17歲時,吳積毅從越南回國,雖然回國已40多年,但他和家人仍保留著裹長方粽的習慣。
1990年,失業在家的吳積毅留意到潼僑歸國僑胞喜歡吃粽子,依靠多年前從父母那里學到的裹粽子經驗,他開始做起了賣粽子的生意。
與三角粽不同,長方粽個頭很大,用來包裹餡料的葉子也不同。一個長方粽要包裹兩層葉子,里層需要10張芒葉,外層需要五六張冬葉,最后用竹篾扎緊,一個長方粽需要10條竹篾才能包裹好。包裹好的長方粽體積大,有3斤多重,沒有技巧包不好。包好的粽子要放在一個能容納80條長方粽的大桶里,用柴火蒸上十幾個小時。
因為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今年已經58歲的吳積毅和妻子還操持著粽子的生意。因為工藝復雜,而且材料準備需要很精細,他只在有人預訂的時候才會做長方粽。
我市一些商店的粽子供不應求,店家一直忙著包粽子。本報記者姚亞超 攝
改良潮汕粽收獲好評
“全屋都是粽子,今晚通宵,你有酒嗎?帶過來聽我講1000個粽子的故事。”近期,何戴玲和搭檔李守仁的朋友圈都被粽子“承包”了。在此之前,他們兩人從來沒有包過粽子。潮汕妹子何戴玲覺得市場上的粽子口味太單一,她就想到將潮汕粽進行改良。剛開始準備自己動手包粽子時,李守仁還擔心萬一粽子賣不出去怎么辦,誰知吃到粽子的朋友好評不斷,最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一個朋友吃完粽子后第二天就提出要預訂800個作為回饋客戶的禮品。
雖然答應了下來,但800個訂單對于他們來說還是有難度的。沒有準備那么多食材不說,就連包裝的材料和工具都不夠。因為是用作禮品,所以需要塑封,而他們開始買的小型塑封機,封上四五個就會因為機器過熱而無法正常工作。無奈之下,李守仁只好求助朋友圈,沒想到很快就借到4臺塑封機。就在他們完成這800個粽子訂單的時候,又有朋友向他們預訂粽子。“我現在都數不清自己做了多少個粽子了,反正怎么包都不夠。”本報記者姚亞超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單(第一批)公布 黃石三處上榜占全省“半壁江山”
“真情暖春蕾”慰問活動走進火石營鎮
市教體局到懷寧督查開學工作
中國畫節八千幅作品獻禮建市七十周年
簡陽54所新建高標準公辦學校5月底主體竣工
傳統節日攪熱惠州市場 手工粽子供不應求
這兩位樂山的哥 都是好樣的!
1號快訊|長春長生公布賠償方案:導致死亡的,一次性賠償65萬元/人
衡大高速大名省界收費站凝聚“五力”力爭首季“開門紅”
蘇州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多家德國展商將現“互聯網+”博覽會
南海舉行服務專場招聘會,約140家企業參會提供超3000個崗位
西湖區企業在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拔得頭籌
市老年藝術團送藝術送歡樂引領文化養老新時尚
譙城區藥品藥材綜合整治工作再發力
市交委執法局開展路域環境聯合整治行動保障省道S115線安全暢通
四合鄉:“民間河長”護清流
省住建廳下發通知6月底前散裝物料運輸車全密閉運輸
大數據領銜全力推動“數聚高新”
希望有更多的國家標準“深圳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