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江奔流采訪團在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采訪繁育保護工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宜貴
黑云壓城,狂風乍起。
7月31日14時許,“大江奔流”采訪團第二組記者抵達夷陵區河心公園,沿著黃柏河河岸踏訪。“這條河流進長江,水質在3類以上。”宜昌市水利水電局局長靳鵬向記者介紹時,笑容可掬。笑容里,包含著動人的故事。
生態補償,突破利益界限
曾幾何時,黃柏河,作為宜昌注入長江干流的一條主要支流遭到磷污染。該流域磷礦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夷陵區和遠安縣。“跨流域治污,不是太容易。”采訪時,記者們直指核心問題。
確實非常棘手。怎么辦?
沿流域走訪發現,當地政府、企業,十分看重礦山開發帶來的經濟利益。就從這里下手,將利益分配和治污效果結合!
于是,《黃柏河東支流域生態補償方案》出臺了。宜昌市財政每年拿出專項1000萬元生態補償資金,夷陵區、遠安縣每年分別繳納700萬元和300萬元水質保證金。斷面水質情況與生態補償資金、礦產資源開采指標“雙掛鉤”,水質達標者有補償,且獎勵磷礦開采指標,不達標者沒獎勵,還扣減開采指標。
這一招,立竿見影。各縣紛紛關停流域內涉磷化工企業,并投資建設環保處理設施。黃柏河,開始變清了。
單親繁殖 世界領先
“2013年,我們突破了中華鱘單親雌性繁殖技術,世界領先。”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副所長李志遠介紹。
研究所8個大型養殖水池里,數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科技型”中華鱘,悠閑地在水中游動,引來記者們爭相拍照攝像。
這里是國內唯一的中華鱘專業科研機構。單親繁殖,通俗地說,就是沒有魚爸爸也可以生寶寶。江蘇新華日報記者李睿看到通過科技手段繁殖馴養的中華鱘,非常興奮。
上世紀80年代,葛洲壩建成時,中華鱘生存繁殖通道受阻。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中華鱘人工繁殖技術開始推進。幾十年來,科研人員不斷攻關,全人工繁殖、單親繁殖技術,不斷取得突破。1993年,第一次將人工繁殖的中華鱘放流長江,至今,已有500萬尾中華鱘放流長江。
《湖北日報》2018年8月2日第05版
我市加速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
市委政研室(改革辦、綜改辦)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內容豐富
我國將在2020年研制出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樣車
龔桂方:感動兩座城的人和他的未竟諾言
孟津育才實驗學校:無人機點燃學子“藍天夢”
黃柏河清澈如故 中華鱘放流長江
東莞高速發生驚險一幕!大巴司機被飛來鐵塊砸暈后 憑意志力停車救下30多人
用鏡頭和紙筆 把海口之美帶回家鄉
磐石市富太鎮著眼農民增收 推進訂單農業
嶺東區召開市委第一巡察組巡察督導嶺東區政治生態建設工作匯報會
香港國際影視展落幕 “杭州”成績單:1478萬美元
九江職院召開紀念建黨九十七周年暨創先爭優總結表彰大會
市民7天連趕5場婚禮 9月工資都給了國慶結婚的
從化迎來一年盛花季,首次發布賞花地圖
6月全國169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我市位列第六
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督導市住建委專項斗爭行動開展情況
清明時節雨紛紛 明起蘇州將迎明顯降水和降溫
樺川縣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18年第10次會議
黑河旅游精彩亮相第八屆三江杏花節跨域旅游合作持續升級
湛江海事局啟動二級響應 應對端午水上出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