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家的火車上過生日
年年春節返家,在綏芬河工作了五年多的小陳印象最深的就得春運擠火車,并在火車上過生日的事兒。
說起在火車上吃長壽面過生日的經歷,小陳仍記憶猶新。原來,在春節返家的列車上,車廂里到處都是拎著大包小裹回家的旅客,人都快擠成“相片”了,哪還有心情吃飯。前年,小陳的生日正趕上乘火車回家。其實小陳早就忘了過生日的事兒了,就想著趕緊回家跟父母團聚。等坐上了火車,母親的電話讓小陳心酸不已。“我記得很清楚,媽媽打電話說今天是我的生日,讓我吃碗面圖個吉利。在外工作這么長時間,最想的就是媽媽做的面,當時心酸得不得了,眼淚直在眼圈里打轉兒。”小陳感慨地說。
想著過生日確實應該吃碗面,小陳決定到餐車上吃碗方便面了事。“沒想到過生日的事兒,無意中被齊齊哈爾客運段滿洲里車隊滿綏六組列車長劉大巍得知了。劉車長立即吩咐餐車工作人員給我下了碗面條,還放了荷包蛋。看著列車長端過來的面,我心里暖暖的,真沒想到,只是一次旅途中偶遇,他們竟會給我這個乘客過生日,當時旁邊的旅客還祝賀我生日快樂,這是我這輩子過得最感動的生日。”小陳笑著說。
順利返家,小陳向朋友們說起自己在火車上吃長壽面過的生日,朋友們都大贊列車員太暖心了。“雖然春節返家火車上很擠,但乘務員、旅客間卻時時都在傳遞溫暖,讓我這個常年在外的打工仔心里暖洋洋。”小陳榮耀道。
本報記者 李壯
車票難買就拼車回家
面對年復一年的回家難題,春節拼車回家成為眾多網站扎堆推介的新途徑。這些天,記者在58同城、趕集網、順風車網、360瀏覽器、qq手機瀏覽器等看到,這些網站都推出了春節拼車回家的專題板塊。
“寶駿730車型,早6點出發,希望乘客少帶行李,有駕駛經驗者優先……”由于大部分是長途拼車,不少車主都愿意找會開車的輪班開,不僅車程更安全,行車時間也會縮短。不過,相對于坐火車的方式,長途開車回家最大的風險是天氣原因,拼車族需要根據惡劣天氣發生的概率隨時調整出行計劃。
市民趙鵬先生就是拼車族,他在北京打工。近日,記者電話聯系到了趙先生。趙先生說,比起坐動車或者飛機,這拼車出行的方式在他心中可是好處多多。“這種拼車,可以不用買票,不用排隊。去年‘十一’我和同事一起開面包車回家的,我們一共5個人,都是齊齊哈爾的,開面包車是因為可以多拿些東西,一年回不了兩次家,所以多給親戚朋友帶些東西,我們幾個都是大包小裹的。我們一共開了大約19個小時,主要是安全第一,也不著急,路上大家聊聊天,換班開,也不累,挺好的。今年春節回家,我們幾個已經約定好了還一起走。”趙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北京到齊齊哈爾用手機中的高德地圖走,一共1200多公里,加上高速收費站的費用,一公里1元錢,五個人均攤費用,每個人才200多點兒,“比臥鋪票還便宜呢。”電話中,趙先生笑著對記者說。
有過春節拼車經歷的車主張威透露,拼車費用分攤多少其實無所謂,關鍵是老鄉們一起回家熱熱鬧鬧的,省得路上犯困,心情也更舒暢。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網上拼車因為互相不認識,一定要仔細核實對方的基本情況,如真實姓名、聯系方式、車輛情況、駕齡等,充分評估拼車的安全性。對具體出發時間、休息地點、計劃到達時間、拼車費用支付方式等細節要提前敲定。
本報記者 佟占環
v春節回家歸心似箭
進了臘月,離過年也就不遠了。說到過年,應該是全家團聚、合家歡樂的時刻。但在歸鄉之前必須要經歷的春運,著實令每一個親歷者心有余悸。人多自不必說,車上的行李也不見得比人少。擁擠的人群、急促的腳步、疲憊的身影……從南到北,由東往西,天南海北的人都有,帶的東西也都不盡相同,但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多”,而且個個敦實。
今年32歲的市民李偉強回憶,記得大學的時候,那時每次回家都是傻傻的帶著幾件棉衣再加上作業、書籍之類的東西,所以每次都是一個大包外加一個書包。在工作之后,才著實體會到了攜帶大包小裹行李的不便,“畢業之后直接就在大學所在的城市找了工作,雖說離家不算太遠,但是也只能是逢年過節回家看看。每次回家時,除了自己換洗的衣物,就是想多帶些東西給父母。”
一提起回家的過程,李偉強是一臉的苦笑。他說,來回走一趟,趟趟像搬家似的,每一次都是對體能的巨大考驗。十來斤的大包,后面背一個,前面抱一個,手里還得拽一個二十多斤的旅行箱,裝的大多是營養品、特產,以及買給爸媽的衣物。趕車的時候,一邊被人流擠著走,一邊還要把東西看好,生怕包被劃壞了,弄丟了東西。不僅身體累,心也累。去年過年回家時,同行的有兩個女同事,帶的東西那叫一個多,往行李架上搬的時候,非得找人搭把手才能扛得動。回家途中也總能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們拿的那些箱子、袋子,光是看著都覺得胳膊酸。
“近兩年父母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不太好,所以我已經回到齊市工作了,也就不用再經歷春運的磨礪了。但想想當年,再想想那些往家拿的大包小裹,就覺得心里還是有些打鼓。不過就算是再累,估計大家的想法也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再沉的包,再遠的路,也阻擋不了歸心似箭的心情。” 本報記者 侯宇瑋
自駕回家路上的坎坷事兒
“困了將就著在車里瞇一會兒,餓了就買個面包解決。”談起從北京趕夜路,開車回齊齊哈爾的經歷,崔雷仍記憶猶新。
每到過年都是旅游的旺季,也是在北京從事旅游行業的崔雷最忙的時候。崔雷已經好多年沒回家過年了,前年的春節本來也要跟團出國,正巧時間有所調整,就想著回家給父母一個驚喜。臨時決定返家,沒訂到票的崔雷決定自駕回家,除夕前一天,將工作安排妥當,崔雷一腳油門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由于想要和父母一起過除夕、吃餃子,崔雷只能連夜往家趕。“一個人開車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尤其到了夜晚,特別的困乏。記得當時開著開著我就感覺眼前的高速路越走越彎了,發現這一點后,我趕緊在服務區停車,趴在方向盤上小睡了一會兒,大概半個多小時,才恢復精神繼續趕路。”提起當時疲勞駕駛的經歷,崔雷仍覺得后怕。
在這次回家的旅途中,從沒有獨自開過這么長路程車的崔雷也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原來,不熟悉線路的崔雷在沈陽附近迷路了,幸好碰見了熱情的東北老鄉,才順利找到正確路線。“現在老鄉的臉我還記得很清楚,得知我迷路了,趕回家過年,老鄉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給我指路,還給我留了電話,說如果還是沒走明白可以電話咨詢他。”崔雷笑著說。
北京到齊齊哈爾1200多公里的路程,崔雷用了16個多小時回到了家里,趕上了除夕吃餃子。崔雷說,當時敲開家里的門,父母看到我,激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抱住我的同時還不忘埋怨我太魯莽。看到父母欣喜若狂的樣子,自駕返家一路上的坎坷頓時煙消云散,覺得只要能和父母團圓,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本報記者 馬靜
媽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我要回家過年……”一進臘月,在五大連池市沾河林業局工作的小李就念叨著一定要回家過年。“春節是咱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如果春節沒和家人團圓,這一年過得就好像不完整,所以我一定要回家過年。”小李堅定地說。
小李名叫李巖,現年39歲,丈夫孫海和她是同齡人,有一個女兒,今年10歲,正在讀小學四年級。平日里,父母都不在身邊,都是她和愛人一邊上班一邊照顧著孩子,日子過得美滿幸福。“但是,每逢節日就特別想念家人。”李巖說,原來還好,沾河與咱齊齊哈爾距離近,想父母了,坐小半天火車,就能看到他們,也方便。可后來哥哥在浙江省金華市成家后,父母也被接到了金華市居住,想看看他們就難了,除了暑假,也就春節了。所以,每逢春節,她都是去金華過的,“用老話說,媽在哪兒,家就在哪兒!時間久了,我們也把哥哥家當成‘家’了,常去金華過年。”李巖說,今年更不例外了。
這不,一進臘月,她就開始與丈夫商量著去哥哥家過年的事兒,并開始在網上預訂去金華的火車票。很幸運,火車票買到了。“給爸媽買了一箱飛鶴奶粉、10斤蜂蜜、20斤粘豆包、50斤咱齊齊哈爾的牛羊肉……”提起回家,李巖真恨不得把見到的食品都裝上。“我每年都是先從齊齊哈爾坐火車到哈爾濱,再從哈爾濱轉車到金華,光在路上旅行就得一天兩夜,整晚都‘哐當哐當’的,以至于回家了躺在床上,耳朵里還是‘哐當哐當’的。”說起回家的坎坷路程,李巖倍感心酸。“這還不算,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我買哈爾濱到金華的臥鋪。臥鋪緊張,沒買到三張,就買到兩張臥鋪票,還是“一中一上”。孩子大了,兩人睡不開,就只好讓孩子睡一個中鋪,我和老公輪流睡上鋪,一人睡一會兒。期間,不睡的人也不得坐,還要站在孩子臥鋪旁,看著孩子,生怕孩子睡覺時不老實,掉下來。一宿,幾乎都睡不了多長時間。就這樣,我們硬是挺到了金華火車站。等到站時,兩個小腿浮腫得厲害,幾乎一按一個坑兒。”
“但甭管怎么說,還是到家了。看到父母的那一刻,想到能在家陪爸爸媽媽,全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我還是感到很幸福!”李巖說。
本報記者 張霞
“腳不沾地兒”的回家路
“說到20年前經歷的那次春運的事兒,我現在還記憶猶新。那時候的綠皮火車跟今天的高鐵比起來,硬件上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雖然條件艱苦了一些,但是綠皮火車真的承載了很多難忘的回憶。”今年63歲的劉喜錄大伯笑著說。
1998年,劉大伯帶著自己的家人乘坐火車從北京回齊市過年。劉大伯回憶說:“當時已經過了小年了,回程的火車票非常緊俏,臥鋪票根本買不到,我們能買到硬座票就已經感到挺幸福了。”
雖然預計到火車上的人會很多,但是直到真的登上火車的那個時刻,劉大伯才感受到濃濃的“春運氣氛”,簡單說就是一個字——“擠”。那一年的火車上,很多返鄉過年的農民工帶著家人,扛著大包小裹,擠上車來,而且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只買到了站票。還好,買到坐票的人也都比較理解,大家相互擠擠,能坐幾個是幾個,實在坐不下了就坐在行李上。
每到一個車站,就會有一些旅客上車,讓本就已經很擁擠的車廂,變得更加擁擠。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劉大伯的腳都很難放到車廂的地面上,因為地面上不僅有“大塊頭”的行李卷,還有一些家長把年幼的孩子安頓在了座椅下面。幾乎每一個三人座的下面都有小孩子的身影,家長們把報紙或是絲袋子鋪在地面上,在上面墊上大人的外衣,這樣小孩子就有一個可以睡覺、休息的地方。
過道上,乃至于車廂的廁所里、洗漱處都站滿了人。如果想要上廁所,最好等那位推著小車賣“啤酒飲料礦泉水,香腸瓜子大碗面”的售貨員擠過來,跟在她的身后去廁所。
雖然那一次的春運經歷伴隨著擁擠和不便,但是在路途中,所有人對回家過年的向往和期待,東北人淳樸的互幫互助之情,讓這二十幾個小時的旅程充滿了溫馨。 本報記者 劉星
石雙硯:千畝荒山上書寫綠色傳奇
車陂村龍舟文化深入人心
扶海法學沙龍舉辦首期活動 刑辯律師為刑偵民警“上課”
生態環境部“大地文心”走進山西采風團在同舉行座談會
淮北市完成2017年度全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考核工作
春節,回家的旅途……
石岐區召開2017年度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
直播預告:無人駕駛組城市街區賽
沙坪壩區工人村社區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省委省政府進駐洛陽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公告
洪江區召開2018年第二次扶貧領導小組會議
婺商回歸創業服務周受點贊
國慶假期上下杭接待游客40萬人次 老街重現輝煌
大佛景區獲2017年全市工作先進集體表彰
【暖新聞?江西2018】路人都被感動!陌生老人撞車摔倒在地,九江男青年扶著他等120趕到!
嚴格執法倒逼火災隱患整改落實
河口區河寧社區開展“博愛助學”,圓夢校園救助活動
標本兼治 整治黑臭水污染源
我市開展12333全國統一咨詢日活動
旅游總收入突破7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