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勸兒返鄉種地
一年的時間,兒子從“打工仔”變成了新型職業農民
6月23日,在萊城區牛泉鎮賀小莊,村民王愛新正開著農用拖拉機在地里收土豆,路邊停放著幾輛皮卡車,車上栽滿了已經裝箱的荷蘭土豆。“今年我種了20畝土豆,現在剛收獲了一半。”王愛新說。
王愛新今年33歲,父親是賀小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兆申。高中畢業后,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十多年來,他當過出租車司機,安裝過空調,在大理石廠干過搬運工,跟妻子開過雜貨店,但長期以來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只靠下體力干活,很難在大城市扎根立足。”王愛新感言。
就在這期間,他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父親王兆申的帶領下,全村已經有將近200戶村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村里引入了章丘大蔥、荷蘭土豆,并積極培育當地特產雞腿蔥,僅去年就出產大蔥1000多萬斤、土豆800萬斤,年收入1500多萬元。“國家提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這讓我看到了種地大有可為。”王兆申說。但近年來,賀小莊也遇到了發展瓶頸:農業技術缺乏,產品附加值低勞動力流失嚴重,現在1/4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從2014年開始,每次兒子回家,王兆申總會給他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回家搞大棚蔬菜,但兒子一直不為所動。“我常年在外打工,不懂種地,種出來也沒人收,賠了咋辦?”王愛新質疑。
為了打消兒子的顧慮,王兆申帶著他,先后四次到壽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園進行考察,并在壽光職教中心接受培訓教育,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兒子動了心。為了讓他盡快掌握溫室大棚管理種植技術,王兆申聯系上了山東省農業專業技術協會,協會工作人員先后三次來村里進行了考察,確定了生產規模,種植種類。去年7月,父親和兒子對半出資,第一個在村里建起高標準蔬菜大棚,專門種植富硒農作物瓠子,農技協人員負責教授大棚維護管理和種植技術,并全程輔導,成熟期后由壽光一家果菜公司按保底價收購。此外,兒子自己還流轉了20畝荒地,種上了荷蘭土豆。
“從那之后我發現兒子變得成熟穩重了,不管是‘土專家’還是老農民,他都虛心請教農業技術,自己也上網查閱資料,農閑時間到外地學習考察,參加市農業局的培訓, 主動聯系農技協專家,引進種苗,提升品質。”王兆申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瓠子豐收,賣了5萬多元,土豆產量10萬多斤,收入6萬多元。昔日的打工仔“搖身一變”成了村里的新型職業農民。“以前在外打工,一天能掙200多元,現在在家種地,一年少說有10萬元。”王愛新說,“技術、資金、市場心里都有數了,我現在買了農用機械,一心就想把地種好。”
年初,在省農技協的幫助下,村里建起了農產品加工廠,王愛新也引入了廣西大學培育的“粉貝貝”小西紅柿,目前畝產2萬到3萬斤,產品直供信譽樓、十八樂等市里的大型超市。“現在像我這樣的新興職業農民全村有7戶,他們都是回鄉種地的農民工,我算是最年輕的。”王愛新笑著對記者說。
(□本報記者 時曄然 編輯 )
?
全省砂石行業綠色礦山推廣交流會在湘潭市舉行
常寧“平安五期”工程政府采購項目
城固縣去年以來投資2860萬元全力抓好農田建設
西湖:讓更多獨角獸奔跑在創新高地
廣州總工會舉辦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主題活動
村支書勸兒返鄉種地
暴雨轉戰浙江等地 華南桑拿天愈演愈烈
我鎮召開“治摩”工作會議
武寧縣衛計委組織干職工到革命烈士紀念墓祭掃和獻花
掃碼即可駕駛共享汽車能否駛向新經濟新生活
我市四人被評為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個人
邢國輝向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勞動者致以節日問候
桐城部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迎評工作
江北區部分片區27日將停水9小時 請提前做好儲水準備
建設社區|一袋臭雞蛋引糾葛 格格暖心化干戈
電動平衡車:“代步神器”還是“馬路殺手”?
七旬老人迷路 民警助其回家
小掃帚“掃”出脫貧路
——舒城縣山七鎮燕春村探索扶貧“農閑經濟”
黨員政治生活館
我市農業示范區建設引領現代農業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