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農村的年輕人走出大山,走出鄉村,想在城市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時,慈利縣杉木橋鎮馬塔村的柴軍建卻一頭扎回農村當起了豬倌。三十多歲的柴軍建建起了養豬場,一干就是八年,這八年里就專心打好一張“生態牌”,眼下,他養的生態豬在市場上十分走俏,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柴軍建,聽聽他的創業故事。
12月初,記者在一片菜地里見到了柴軍建,他正忙著給豬準備吃的,養豬場離菜地不遠,豬場依山而建,周圍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柴軍建告訴我們,他養的豬之所以是生態豬,因為吃的都是五谷雜糧,像南瓜、紅薯、青菜之類,都是自家種的,別看三十多歲的柴軍建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經有了八年的養豬經歷。
養殖戶柴軍建:原來是開貨車, 認為在農村喂豬也還可以, 能賺錢就走入這個行業了。
2009年12月,柴軍建投入10多萬元,建豬舍、購設備、買了50頭土雜小仔豬。原本以為養豬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哪料到,由于缺乏養殖技術,養殖路上一直磕磕絆絆,當他好不容易掌握了技術后,又要面對市場的沖擊,這時候,柴軍建就想: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呢?幾番思考,他決定走一條生態養豬的路子。生態喂養固然好,但如果按市場價格去銷售,肯定是賠本買賣,可一旦提高了價格,客戶會接受嗎?當時村里的鄉親也都有這種擔心。
養殖戶柴軍建:老年人不看好你, 搞大了他認為不是賺錢的 。你賣30塊、 40塊錢一斤, (他們認為)那個東西怎么值得40塊錢一斤, 還有待考慮。
第一批生態豬出欄,柴軍建把肉價定為普通豬肉的兩倍,真正走向市場的時候,鄉親們的擔心出現了,由于價格偏高,他養的生態豬肉在市場上寸步難行。
養殖戶柴軍建:讓人家試, 免費試吃, 還不是給他們送, 讓他們吃。
好在有良好的品質作保障,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美味、生態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在柴軍建的努力下,他的生態豬肉終于征服了消費者的舌尖,得到了他們的認可,目前養豬場的存欄量超過了300頭,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在100多萬。
養殖戶柴軍建:通過慢慢一傳十、 十傳百, 好多都知道了。 現在基本上慈利每個地方都知道, 基本上家喻戶曉了。
全市首部環境保護領域的地方性法規二審通過
小志愿者看望91歲抗戰老兵聆聽他當年抗戰故事
電梯突發故障12人被困獲救
七旬老人肺深部有小結節 醫生通過熒光定位切除病灶
北鎮中學邢成云入選教育部“雙名工程”
柴軍建:扎根農村辦豬場 生態豬肉市場俏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落戶中關村
市政協領導班子召開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
長安景盛櫻花紅
鎂客網CEO張培青:推動技術進步和落地是科技媒體的最大使命
截至10時 龍昆南轉盤南往北尾部排至城西路口
臺州日報評論員:做足功課 用足政策 借力發展
今年首輪脫貧攻堅全覆蓋督導啟動
化繭成蝶托起城市發展的脊梁
5月19日至5月25日隨手拍問政情況梳理
紫鳳社區:交通安全教育進幼兒園
市領導赴修文縣調研農村危房改造及扶貧工作
《三亞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全面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國道哈同公路友誼至集賢段改擴建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