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星宇
4月13日,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八次市長聯席會議嘉賓主旨演講與專家論壇在衢舉行,特邀嘉賓與權威專家就“建設大花園,邁入新時代——協同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這一主題展開主旨演講與深入研討,探索交流推進交通、旅游、城市建設、產業創新、數字經濟等方面合作,為推動長三角城市群之間產業互補、體制互融、信息共享、交通共聯、公共服務互通獻策,為衢州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支招。記者摘錄整理了嘉賓主旨演講與專家論壇的精華觀點,以饗讀者。
邁入新時代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認識與創新實踐
主講人:王濤(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黨委書記)
“一體化”概念提了二十多年了,到底怎么搞,怎么推,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此次演講我想從幾個角度來講一講我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理解。
●區域協調發展成效顯著
首先我想談一下對區域協調發展的認識。近年來,區域協調發展成為舉國共識的國家戰略熱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非常關心和重視,要求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要求,已經有很好基礎,現在就是要順勢而為,乘勢而進,以一體化的創新突破,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參與全球合作競爭。長三角一體化的著力點有五個:規劃對接、戰略協同、專題合作、市場統一、機制完善。重點抓好三件事:成立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制定三年行動計劃;開好主要領導座談會。
今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代表就“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議,“三省一市”要聯合打造‘四條走廊’”,具體包括g60科技創新走廊、g50綠色發展走廊、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臨海臨港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廊。
“一體化”發展,“走廊”概念是個很重要的抓手。在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政府報告中,全面提到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其中,滬嘉杭g60科創走廊沿線各地的創新實踐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區域協同創新得到不斷強化。
●區域協調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這些年,在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推動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區域協調發展依舊面臨三大突出挑戰:產業結構趨同問題、創新要素分散問題和要素管理機制問題。我們從30個城市3年的工作報告中尋找關鍵詞,發現“經濟發展”“城市問題”與“環境保護”成為了長三角城市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
需求側——產業結構趨同問題。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可以看出,長三角區域產業同質程度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資源浪費,未形成產業鏈分工體系,引起同質競爭,降低區域協同的整體效益。江浙、江滬和滬浙產業相似度系數均處于較高水平。長三角城市產業發展布局集中在高端裝備、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
供給側——創新要素分散問題。目前,各類型創新要素資源較為分散,無法整合、協同、高效地提供給產業使用。長三角各城市創新資源分布不均衡,如上海創新資源相對集中,其他則較為缺乏,缺乏流通和配置機制。長三角各城市在創新資源配置能力上存在明顯的城區間差異。
從科研及技術推廣服務業在各城市分布來看,上海企業數量及注冊資本總額在長三角城市中具有絕對優勢,杭州、南京、蘇州、寧波、無錫數量不相上下,其他城市注冊總和波動幅度不大。從城市產業與發明專利申請量分析,gdp排名靠前的城市其產業主要集中在高新產業,如生物醫藥、通信信息,新材料等,排名靠后的城市其產業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如農業、食品、化工等。
供需匹配——要素管理機制問題。目前長三角的區域協作多通過較為松散的議事機制來實現,制度化不足,缺乏對區域長遠協同發展的統籌把握和長期規劃,難以高效、有序、持續地實現區域協同。需要進一步引入創新要素目錄、要素調用機制、要素協同機制、要素交易機制和要素評價機制。比較近3年30城市成果關鍵詞發現,“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是工作報告回顧的重點;“改革”“創新”是城市近三年成果重點;“科技”“創業”是各成果的熱頻詞,“人才”在成果回顧中的關注度提高,2018年進入top100。
●對區域發展一體化的建議
縱觀國際創新發展,通過一條或多條高速公路作為重要連接軸建設創新走廊,是多城跨區域合作的一種重要模式。比如,從硅谷到舊金山灣的101高速、東京城到筑波科學城的三鄉國道,以色列特拉維夫創新城區的阿亞隆高速,都是科創走廊的重要象征。沿線分布世界級企業、頂尖的大學和科研院所。
國際經驗啟示我們,好的區域協調發展會帶來一個或多個新興行業的崛起,多個知名或著名企業的出現,形成獨具特色的區域符號,成為某方面發展的“圣地”。優化重復投入,擴大溢出效應,向低洼處要產出。
好的區域協調發展有四個明顯特征:國家支持很重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應該是國家層面的;具有政策、技術、體制等先進性,長三角一體化具備這個發展基礎;市場與創新機構活躍,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就是一個典型;增量做文章,長三角一體化要形成合力,形成氛圍,整個長三角要有一個統一的符號,同一個品牌。
因此,我個人認為,在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方面要“兩手抓”,一個是政府引導與規范,第二是發揮市場主體與資源配置作用。而這兩個方面的重點是科技創新與人才聚集,要發揮要素平臺機構的作用。
在未來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創新合作過程中,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首先,合作要找對人和組織,防止掛羊頭,賣狗肉;其次,丑話要早說,避免“一女多嫁”;第三,在重大決策前,要做好專業背景調研;第四,要有耐心,要看十年;第五,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要有所圖,有所不圖。
對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我還有幾個建議:一要做好增量文章,形成合力氛圍;二是建立內部消化共贏機制,實現溢出效應的內部消化機制和創新鏈的互補;三要推動結合部的發展,謀求國家的支持;四是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統籌規劃;五要支持建立多種市場化機制的綜合協調服務載體。
專家簡介
專家論壇
賈云峰: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 專家
張學良: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陳 柳:國家級智庫南京大學長江產經研究院研究員
李 慧:比亞迪云軌推廣事業部總經理
論壇主題一:“協同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
賈云峰:對于這一主題,我有非常深切的感受。最近中國發生了兩個比較大的事件,第一個是“文化和旅游部”最近掛牌,這意味著文旅融合成為了國家戰略;第二是中國已經從省域營銷、地域營銷過渡到城市群營銷,最近我參加了很多城市群會議,發現現在整個國家戰略就是地域融合,協同發展。
在這一發展背景下舉辦此次會議,我感到很振奮。特別要提一提此次會議舉辦地衢州,自從兩年前像璞玉一樣被我偶然發現之后,就深深地愛上了它。衢州是我走了這么多城市之后,感覺最有幸福感的城市,衢州市政府提出“南孔圣地·衢州有禮”,這句話一下子就把這座城市的品牌特點給閃亮出來了。它用一個“禮”字代表了城市品牌,也代表了我們長三角發展未來的一個區域品牌,“禮尚往來”就是長三角互動協同的理念。“禮”是心靈的陽光,是城市的理想,是人民的協同。一個好的城市的協同一定是讓居者滿意的同時,才能讓行者快樂。以后長三角一定是在“禮”的照耀之下發展的,這個“禮”既是衢州之禮,也是長三角之禮。
張學良:今年剛好是改革開放40年,今年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會議長三角又再次實現“擴容”,這不由讓我思考,現在長三角區域發展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方位,將來又將走向何方。
今天的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總量達到了3萬億美元,相當于改革開放之初“亞洲四小龍”經濟總量之和,在全球可以排到前十。所以,在我看來,長三角就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
不僅如此,長三角區域也是合作模式先進的地區。像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與周邊區域的協同非常的好,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不斷增加,事實上也是一種協同,這就是長三角發展的一個新背景,是40年來中國發展的奇跡之一。
將來怎么發展?十八大以來,長三角區域發展要從1.0時代邁向2.0時代。所謂2.0時代,就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如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建設世界性的城市群,內涵有四個方面——綠色、智慧、協同、文明。綠色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大花園”;智慧是城市發展走向未來的標志;在中國區域協同發展最好的地區就在長三角;在國際上一個城市群如果沒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和文明,發展就留不下痕跡。
以衢州為例,衢州有生態文明,有“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的文明,有“最多跑一次”的治理文明,這些都在我們長三角的城市出現。將來我們參加世界競爭,全球競爭,除了經濟pk,更重要的是文明競爭,這個文明是一脈相承的,這是長三角未來走向的一個方面。
陳柳: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提了很多年,今天城市經濟協調會在衢州這個美麗的城市舉行,帶來了新的內涵。
一方面是會議設定的“綠色美麗”主題,這是在我們強烈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提出的。當前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最好的時代,可以預計未來幾年是長三角一體化提速最快的時代,必將爆發出新的巨大的經濟動能。
另一方面,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有兩個影響因素,一個是有形的,比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另一個是制度因素,機制體制的建立等。這兩種因素相互影響,有形因素是前提,后者能助推更好地發揮作用。
這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會議既體現了有為政府,又體現了有效市場。我們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一方面要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另一方面“生態大花園”也是我們產業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智能結果。“綠色美麗長三角”的主題,體現了我們成員城市的與時俱進。
李慧:針對今天的主題,我有幾點感想:
第一點感想,打造花園式的城市群,與黨的十九大第一次加上的建設“美麗”強國,是高度契合的。
第二點,美麗花園城市群應該包含城市環境更美好、城市交通更通暢、城市出行更環保、大氣沒污染等等,這些是建設美麗花園城市群的內涵。
第三,比亞迪能夠作為唯一企業代表參加此次論壇,我想主要原因在于比亞迪23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綠色新能源汽車,建設綠色交通,一系列綠色解決方案與活動主題高度吻合。
最后,長三角城市群經濟體量非常大,對比國際上著名的城市群,如東京城市群,紐約城市群等,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潛力與空間更大,足以成為全球城市發展新動能,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
論壇主題二:長三角旅游品牌一體化
賈云峰:好客山東、老家河南、清新福建、經典上海,這些都是我們團隊包裝推廣的,我們主要是做城市品牌打造。對長三角旅游品牌打造,我有四個建議:
首先,長三角旅游一定要品牌化。品牌的“品”是產品,“牌”是推廣。長三角品牌要秉承一個原則“旅之不文,行之不遠”,深刻挖掘長三角燦爛文化,形成生態大花園,文化大花園,文明大花園,這才能成為品牌。品牌要與生活相關,而且要全城覆蓋。如果長三角要做logo的話,就要像“好客山東”一樣隨處可見,這樣長三角才能真正聯動。
其次,情感化。現在很多地方搞旅游,高度有了,深度有了,但沒有溫度,好山好水好寂寞。為什么我喜歡衢州,因為這里每一個人臉上帶著微笑,他們干任何事情都細致謙和低調,這就是江南人的概念,也是長三角深刻的文化理念。在溫柔中讓你感受到力量,在低調中感受到城市賦能。我們要讓長三角充滿讓人熱淚盈眶的情感,這也是“好客山東”與“老家河南”所傳遞出的情感。
第三,差異化。作為全國最火的長三角,為什么大家都要快速成長為經濟發展重點?我的一家之言是一定要差異化。當長三角都在打造cbd(城市中央商業區)的時候,為什么我們不能成為長三角的cld(城市中央休閑區)。長三角只有差異化、互補化發展,才能帶來真正的協同。在這里誰能做休閑,誰能讓大家的心安靜一會,誰能讓人回到本來不忘初心,誰才是長三角真正贏者。
第四,產業化。要延伸產業鏈條,增加消費鏈條,最后拓展發展鏈條。在產業鏈條當中,消費鏈條過短是當下中國和長三角旅游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表現。所以長三角產業發展一定要協同作戰,共同延伸產業鏈條和消費鏈條。長三角不光要研究供給側,更要研究需求側。現在長三角的游客已經全面國際化,全面年輕化,全面網絡生存化。要關注年輕市場和中國旅游市場的瞬息變化,讓長三角成為中國旅游產業引領的龍頭。
論壇主題三:長三角區域優勢與戰略
張學良:長三角城市協作起步比較早,做得比較好,但是看珠三角與京津冀,我們會發現,這兩個城市群無論是在大空間尺度還是在小空間尺度上,都有很好的國家戰略和創新實踐。像雄安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都已經成為大空間下的生動的創新樣本,給我們很多啟發。
我們應該對長三角有自信,這自信源于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源于34座城市眾志成城協同發展。長三角不能起大早,趕晚集,對此我有“一大一小“兩個建議:
”大”的是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群,對標全球政治區域去創建,核心關鍵詞是綠色、智慧、協同、文明,當然也包括創新。
有大的目標之外,我們還要追求小空間的差異化。長三角大城市與周邊城市良性互動。城市越大,對周邊城市帶動的效應也越強,“大樹底下好長草,大樹底下好乘涼”在長三角有著最好的體現。
因此,我認為要建設“小”,以大城市來帶動周邊小城市的都市區、都市圈的建設。通過大城市來帶動小尺度、跨區域、精準的區域發展規劃,這是長三角差異化的發展戰略的突破口。這個案例可以復制,可以推廣,可以輻射。
論壇主題四:長三角如何借“上海”之力
陳柳:我是江蘇人,從江蘇省經濟發展歷史來看,江蘇經濟發展的大變遷,都受益于融入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從最初的“蘇南模式”到后來的外向型經濟、跨國公司、民營企業,甚至成為全國制造業第一大省,都受益于上海。
實踐證明,要推動一體化經濟發展,還是要以企業為主體。因此我建議,要將企業作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主體。從世界產業發展的格局來看,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少數新興產業的推動,主要集中在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產業,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長三角乃至全球的重點城市,都是以發展這些產業為主導,極力招商引資這些產業,這是一個大趨勢。
在我看來,產業趨同不是問題,只要我們能夠建立統一的大市場,市場同樣能夠出新。我們建設長三角要以企業為主體,在大市場中推動企業兼并收購,通過巨大內需迸發出新生機。比如現在各城市都在搞文旅產業,在優勝劣汰中,總有一兩個企業勝出,用它們的模式管理其他企業,同樣能推動城市與產業的進步。
論壇主題五:長三角的交通發展
李慧:我有一個親身經歷,去年我從深圳回湖南老家小縣城,發現一個縣城同樣那么擁堵。在我印象中,只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大城市才出現這種情況,為什么現在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都在堵?
這就不得不分析幾個數據。中國城鎮化率到2017年已經上升到57.5%,今后還會逐年往上攀升,再過十年會上升到70%,城市人口會從8億上升到10億;這么多人口生活居住在城市,交通出行主要依靠汽車,中國汽車保有量是3.5億臺,每年新增3000萬臺,再過六年會到5億臺,這些汽車擺在中國道路上,中國會變成一個停車場;最近十年,中國道路里程平均每年以2%-3%增幅,遠低于機動車的增長速度,這樣看來,小縣城也出現擁堵并不奇怪。
長三角的城市群也面臨這樣的挑戰,那解決方案是什么?比亞迪作為交通企業,研究發現對于城市而言,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已經成為目前刻不容緩的事情。但地鐵作為軌道交通,雖然運能高但造價成本貴,對很多中小城市來說并不是理想的交通方式。
以東京為例,居民和游客出門十分鐘就能上軌道交通站口。整個東京3500萬人口有1300公里的軌道交通,其中地鐵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中、小運量的地面軌道交通,云軌也是其中的代表。因此我認為,長三角城市乃至中國都可以借鑒世界城市群發展經驗,讓交通助力“綠色美麗”長三角發展。
【中國夢·踐行者】中學校長胡東:創新教育讓生命自覺和突破自我
隨州市企業職工養老金推行社保卡發放
視頻 | 小伙借輛奧迪開去釣魚 為走捷徑將車開進河塘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 | 豬圈變身小公園 昆山張浦大力推進環境整治
安陸旅游產業發展助力鄉村脫貧攻堅
建設大花園 邁入新時代——“協同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主旨演講及專家論壇摘錄
咸安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助力平安建設
郭文海:造環境造空間謀創新推動順德領跑
蘇州首批78家“蘇州老字號”出爐
49項具體措施電力服務更貼心
參觀紅色基地 緬懷革命先烈
府荊小學今秋開課 計劃設置30個教學班
銀發戰隊聚賽場小小銀球顯精神
北京"一核一城三帶兩區"攝影展開幕
宿遷喜慶飾品走俏
北侖“愛心食堂”惠及2000余名老人
我市培訓特種設備作業人員
新建小區先建學校 500米內要有小學幼兒園
尉氏縣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知識競賽
崇明區:“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