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時報》記者香金群 2018年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設立中醫館,2019年將惠城區中醫醫院建成為二級甲等中醫院,到2020年在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及區中醫醫院等二、三級區級醫院新增和打造一批省級重點專科、省級特色專科及市級重點專科……近日《惠城區促進中醫藥強區建設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印發實施,未來3年,惠城區將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中醫藥需求。
惠城區目前有6間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成為中醫館建設試點單位。
基本情況
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均提供中醫藥服務
惠城區共有1家一級中醫醫院(平價醫院)、1家三級綜合醫院、1家三級婦幼保健院、1家慢性病防治站、2家二級綜合醫院、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56間、村衛生室共171間、中醫類診所126間、中醫門診部6間。目前,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被選定為省重點扶持專科,加強中醫藥強省科研課題研究;區中醫醫院適宜技術培訓網絡平臺去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
全區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現均能提供基本的中醫藥服務,均設有中藥房、中醫科,配置中醫藥診療及康復設備,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均開展15項及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其中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家鎮衛生院已達標建設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并有6間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成為中醫館建設的試點單位,預計2018年通過市里評審。社區衛生服務站全區有56間,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有54間,占比96.4%;衛生室共171間,其中164間開展了中醫藥服務,并開展6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占比96%。
全區共有執業醫師1967人,其中中醫執業醫師426人;執業助理醫師450人,其中中醫執業助理醫師101人,開設中醫床位76張;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占基層全科醫生比例達25%以上,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占基層中醫類別醫師比例達50%以上。區中醫院醫師33人,中醫師13人,占比39.4%。基層醫療單位醫師337人,中醫師78人,占比23.1%。
工作目標
明年將區中醫醫院建成為二級甲等中醫院
《方案》提出,按照市級要求,建立適應惠城區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到2019年,將區中醫醫院建成為二級甲等中醫院,并完成全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中醫館標準化建設。2020年力爭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力爭創建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逐步發展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到2020年全面實現區中醫醫院、綜合性醫院及專科醫院為龍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主體,社會資本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
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網絡逐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掌握應用1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運用中藥飲片等6種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100%設立有特色的中醫館及中藥房,并配置和完善中醫診療設備,開展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85%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運用中藥飲片或中醫非藥物療法,開展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
到2020年,區中醫醫院中醫藥人員占醫藥人員總數的60%以上,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占基層中醫類別比例達50%以上;到2020年進一步提升中醫藥類別醫師和中醫類別全科醫師比例,提高中醫診療量;每萬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79人,每萬人口中醫醫院床位數達到5.5張,使惠城區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進一步優化。
中醫體質辨識已納入全民免費健康體檢項目中。本版圖片 《東江時報》記者香金群 攝
主要任務
a
擴大中醫非藥物診療醫保支付范圍
推動和健全中醫藥適宜技術惠及百姓的優惠政策。合理提高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和擴大醫保支付醫療機構中藥制劑、針炙、治療性推拿按摩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的支付范圍和比例。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針灸及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將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進一步增加中醫適宜技術基本醫療保險種類;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特別是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傾斜,引導群眾優先選擇到基層就診和使用中醫藥服務。
健全和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中,配備必要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品種。
b
加強“名院”“名科”“名館”建設
加強惠城區二、三級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中醫科的建設工作,充分發揮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的先進技術及設備條件,促進中醫、中西醫結合和臨床技術水平的提高,借助綜合性醫院綜合實力強、資源豐富等優勢,建立中醫特色濃厚、優勢明顯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專科,并加強綜合性醫院及中醫院對口幫扶工作力度。
加大扶持惠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中醫館及中藥房規范化建設,配置具有專科特色的中醫診療設備。到2018年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設立中醫館,85%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加強 “名院”“名科”“名館”工程。打造中醫名科,堅持以提高臨床療效為核心,以提高專科(專病)學術水平為重點,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大力推進中醫專科(專病)建設,重點支持一批中醫特色鮮明、臨床療效顯著的中醫專科(專病)建設成為全省、全市“名科”。大力推動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專病)、特色專科(專病)和市級重點專科建設,到2020年在第三人民醫院、第二婦幼保健院及區中醫醫院等二、三級區級醫院新增和打造一批省級重點專科、省級特色專科及市級重點專科。進一步加大區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單位中醫館的建設力度,打造惠城區中醫名院和名中醫館。
c
建中醫藥“治未病”保健服務網
大力推進“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為理念,積極探索構建中醫特色“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體系。以現有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依托,采取在醫療試點單位設立中醫預防保健科的形式,建設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平臺,提供中醫預防保健規范服務,并逐步推廣。
在區二、三級醫院建立中醫康復中心,基層醫療單位設立“治未病”預防保健科,在村衛生站設“治未病”保健室,進一步完善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民營保健機構在內的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建立健全中醫藥“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體系運行機制、投入機制、價格政策等。在橋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建立中醫藥 “治未病”基地,以傳統中醫艾灸為特色,推廣和培訓“治未病”及中醫藥適宜技術。
加強基層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能力建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檔案中醫體質辨識的內容比例。實施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0~36個月兒童和65歲以上老年人實施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覆蓋率達40%以上,并逐年提高服務覆蓋比例。
根據《中醫健康管理技術規范》要求,對孕產婦、高血壓、ⅱ型糖尿病患者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進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點人群和慢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并加強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干預機制,建設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平臺。
d
建立健全中醫藥人才選育機制
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加大與市級中醫醫院的溝通聯系,逐步建立中醫臨床教學基地、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遠程網絡教育平臺,并以區中醫醫院、第三人民醫院、第二婦幼保健及橋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為依托,加強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
健全中醫藥人才選拔、使用、評價、分配、激勵、晉升、準入等配套政策,加強中醫藥高尖人才和農村緊缺中醫藥人才的引進工作,繼續實施惠城區引進高層次和緊缺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優惠辦法,采取優先靈活的方式,制定鼓勵和吸引中醫藥學畢業生到基層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允許具有中醫藥一技之長的人員經過臨床考核、農民評議和省中醫藥局組織的中等中醫學專業水平考試并合格后,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進入村醫療機構執業;積極開展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帶徒工作,并加強開展基層臨床類別醫師和村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通過學習和培訓,鼓勵基層臨床類別醫師和以西醫為主村醫開展適宜的中醫藥技術。
嘉實集團做好2018年系統內企業軍轉干部健康體檢工作
獻禮國慶黃金周 我市重點項目建設忙
洋縣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
“阿拉伯詩歌之夜”在蓉舉行
懷仁縣“四個嚴控”提升農村顏值
惠城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今年均設中醫館
生意慘淡為挽回損失,他選擇了“兩頭騙”,最終難逃被拘
全市黨委辦公室系統“新時代學習大講堂”第三講開講
我市舉辦首屆“美麗河道”評比活動
聚焦新飛躍 共建新荊城——荊門新聞網2017年度新聞盤點
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秣陵太平社區在行動
市旅游委全力以赴打好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攻堅戰
諸暨市局精心部署2018年統計法治工作
市督導組赴南漳督導血防工作
風景灣隧道預計明年初全面貫通
馬凱在江蘇調研并在蘇州主持推動“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創建現場會
荊州馬拉松10月21日開跑“老炮兒”選手準備好了
市領導帶隊到棉湖鎮督查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情況
點贊!一個省級貧困村建立兩家產業扶貧基地
孫喆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18年第一次集中學習時強調 筑牢“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堅決落實“三個一以貫之”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推動全市轉型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績